黄永玉的大手笔——万荷堂
2007-10-14 作者:Meg Maggio 浏览:3868 来源:《Orientations》2002年1月号
摘要
万荷堂大门
万荷堂内的楼阁
2001年,78岁的艺术家、作家和收藏家黄永玉乔迁新居——万荷堂。万荷堂坐落于北京东郊,是一个远离钢筋混凝土丛林、高速公路和高压线网的安静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永玉移居意大利,在达芬奇出生地佛罗伦萨的一所乡村石屋居住,意大利的生活反而激发了黄永玉在这座万荷堂上的创造之回归。
黄永玉的内心一直维系在他的故乡湘西凤凰古城上,甚至当他远走香港、意大利和北京之际。这座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园子内,却有其意大利乡居的影子,当我们漫步在这些果树、松树、蔬菜之间时,飘来黄永玉爽朗的笑声却告诉我们,中国谚语说智者“狡兔三窟”,而黄已有五“窟”了。
黄永玉一生中几次出离中国大陆。1948年,他第一次到香港在大公报任编辑。1953年,他又回北京,在中央美院任教。1989年,他多次往返香港,做收藏和拍卖的艺术鉴定工作。1997,他又重返北京,这次他是为了修建万荷堂。
黄永玉,2001年秋
万荷堂既是一个私人的艺术工作室,又是一个现代概念的建筑物,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既中又西。这里既有中国皇家园林的设计元素,又采用现代的空间构成元素。
在这个貌似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园子内,不同的元素好像被奇妙地和谐统一在一起了。参观者不由得不欣赏创造者之想象力,为这地面上所有的一切而赞叹不已。
站在万荷堂门外的主路上,一眼就能看见一座美丽的清式木制楼阁——万荷堂的主建筑。
作为黄永玉的主业——现代中国国画大师,万荷堂应当是他毕生的一个大手笔。
经过两年半的施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万荷堂仍然保持着黄永玉作品的一贯个性与风格,是其作品的集大成者。尽管外部建筑细节呈现丰富的经典风格,内部空间却是多种现代艺术元素的杂陈。包括其学生和友人的各种艺术作品,雕像、树、花、鸟、狗、假山石、古董等。这些告诉我们万荷堂的主人连续不断的创造性和博大的收藏。万荷堂独一无二的位列其中,最好地诠释其主人在建筑上的尝试就像在其他艺术上门类上的一样精彩绝伦。参观结束,我们不得不为黄永玉的特立独行而赞叹。
我们是在深秋到访,步入南边的正门,园中的枫树叶已经开始变红。“当叶子全部变红时,”黄永玉说,“又是我该去意大利的时候了。”园中两尊黄永玉自塑的青铜像,一尊戏谑的黄永玉自塑像,基于一位香港漫画友人的作品,另一尊是双臂展开、头颅后甩的青年像。
穿过第一个院子,我们步入最南边的大厅,里面净高达6米,一种宫殿式的空间感,这里是黄的工作室。屋中央是一尊诺大的齐腰高的汉代陶马,周围是数件陶罐。传统款式的家具上面有手工的雕花。墙上悬挂的绣品是山东一所聋哑学校孩子们的作品。屏风中是友人大龙的作品,紫色、黄色、红色交织,是一幅以现代用色技巧而就的中国传统画。绘画半成品钉在墙上,或堆在硕大的工作台上。一幅早期所作的可爱的肖邦水墨肖像悬于书架之上。大量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青花瓷是黄永玉最近在万荷堂后院烧造的。钢琴上的一幅猫头鹰,作于文革后期,曾遭到江青的猛烈批判。
穿过工作室,进入北边的内院。我们发现路边堆满了假山石,怪石嶙峋,几乎充满了整个院子。其中两块重达数吨的巨石,来自安徽,历经艰辛才运来的。
向东穿越一座木门,是一个独立的大院子。一览无余,是一座人工湖,就像在北海和颐和园内一样,环绕着六座由长廊相连的二层楼阁。我们兴致勃勃地将目光都集中在湖中的荷花上,此园也因此而得名。黄邀请我们七月再来,到时候,满湖万朵紫色的荷花竞放。这里也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夏日炎炎,在湖边的楼宇内观荷品茗,亦很惬意。黄向我们透露,适时,他将在此举办600位友人的大聚会,应是一大幸事。
这些楼阁和内部装饰都是黄永玉自己设计的,用作外国艺术家、黄自己、学生、及徒子徒孙作品的展示厅。其中也有黄永玉完成于来京之前在四五十年代的香港所做的木版画作品,这些湘西土家族印象作品源于他的湖南人血统和早期当雕版印刷工时的艺术实践。
湖边的一座安徽假山石上形成了一个人工瀑布。我们循着湖边而行,黄永玉饶有兴趣地介绍造园之历程和他对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景观的理解。曾有朋友建议黄请一位风水先生,黄不客气地回复:“在这儿,我就是风水先生。”
回到中心院子,进入最北边的房子,黄永玉的起居室,他大部分写作都在这里。有包括陶马在内的大量陶器收藏,还有家人和在意大利办画展时的照片。有一尊罕见的大型唐三彩马,一座宁波雕花拔布床。一只巨大的七十年代皮沙发椅,是当年乔治•布什在北京做外交官时所用,是数年前花了不到100元从一个北京家具贩子手里买来的。黄永玉开玩笑道,有机会某一天它会物归原主,也许卖给“小布什”,作为美国前总统在北京的一件纪念物。
书桌上悬挂着曼海姆和核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大幅黑白照片,黄很敬仰他们二人。还有黄永玉在意大利的乡居和在家乡江边重建的吊脚楼的彩色照片。
万荷堂这间从内部看非常现代的居室装有硕大的玻璃天窗,带来充足的光线,以便黄永玉阅读和写作。沿着北墙还开着高大的西式窗,窗上五彩斑斓的画作是黄永玉孙子二三岁时的作品。这里还有数件黄永玉的水墨、油画及青铜雕塑。尽管黄永玉最初开始青铜雕塑源于在意大利之时,不久他就发现在中国做青铜雕塑更划算,因为南方有优质的原材料供应。
在这里,黄永玉继续他的出版计划,包括:诗、漫画和版画。目前花费时间最多的两件事是:纪念全集和八十岁纪念展览。其中很多作品都聚焦于他的表叔,年轻时就声名远扬的作家——沈从文。
参观结束时,黄永玉邀请我们去看他的家乡那些独特的建筑。我们也谈起他为湖南酒鬼酒所设计的非比寻常的酒瓶,这个瓶子给他带来了超过1800万元的设计费。我欣然接受了他的去湖南旅行的建议,因为我期待从中能发现黄永玉不竭创作源泉的秘密。
扫一扫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