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文庙明清家具古床文化展
2008-02-24 作者: 浏览:2039 来源:新华网
摘要
郭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目前拥有各类藏品千余件。
文庙明清家具馆里全是由她提供的藏品。
走进文庙明清家具馆,你会被古家具散发出的浓烈气息所包围,既弥漫著木材特有的清香,又蕴藏著岁月积淀的味道。这仅是郭桦藏品的一部分。
目前展出的是古床文化主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床这个休息专用家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西式的床越做越大,似乎只有足够大的床才可以给人以足够大的空间,让人放心安寝。因为西式的床不管床屉多精美,大多只是床屉上放一张垫子而已,旁无遮拦,如果不够大,就可能有"翻身落床的危险",而我国传统的床则大有不同,除了个别品种中专供小憩的榻以外,多是三面都有围栏。文庙明清家具馆里十几张形态各异的老床、张张有雕刻,件件有画工,是了解历史、学习传统、研究民情风俗的珍贵资料。
红木烟榻
榻在明代还是用于坐禅静思的,鸦片战争后,中国也有人染上了鸦片瘾,这种床榻就演变成了烟榻,专供抽鸦片烟用。
家具在古代是和建筑房屋同等重要的,是要传世的财产,床榻为家具中的集大成者,作为情感、性格、思想、文化和技艺的结晶体,特别是作为儒家认为的行天地之道的场所,其在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均占非常重要的位置。
卧一榻清风,看一轮明月,盖一片白云,枕一块顽石 (元)马致远
罗汉床
榆木开光浮雕花草罗汉床,此罗汉床为榉木制,三屏式床围上开光浮雕“梅兰竹菊”。席心床面,束腰细致,直腿马蹄,给人一种厚实感。是清中期常用家具。从整体看简洁明快。
是指左右及后面装有围栏的一种床。罗汉床的名称来源不可考,可能和庙中曾较多使用过这种形式的床有关,也可能是因床的形象饱满,像是寺院中的大肚罗汉而得名。王世襄先生在谈及罗汉床时,提到北京园林建筑中的石桥常有"罗汉栏板"的结构,其特点是栏板一一相拼,中间不设立柱。可能罗汉床的名称与罗汉栏板颇有渊源。
中国人称的床和榻的概念有时并不那么清楚。通常将大一点的叫床,小一点的叫榻。北京也称稍小一点的"罗汉床"为"弥勒榻"。这种榻由于只容一人,故又有"独睡"之称。《通俗文》曰:"三尺五曰榻,独坐曰枰,八尺曰床。"三尺五大概相当于现在的90厘米。
罗汉床是家具进化的产物,是早期的床不断改进的结果。中国在宋以前,人们的起居休息状态如坐、跪、卧几乎都在地上。从家具高度可以看到,人的休息用具的高度在不断提高。汉代的床还是十分低矮的,明、清的罗汉床的高度比汉代的床提高了一些。开始在床的四边都没有遮拦,后来为了舒适和美观,在床的三面加上了围子板。明时的围子已经有了很多样式,通常都是小木围榫头接合,而且形式已经固定下来。在明代小说的插图中经常可以见到罗汉床。
明代罗汉床以其体积不大便于移动为特点,在使用上带有随意性,或户外、或室内,较固定的位置主要是书斋和闺房,以作小憩之用,这在明版小说插图中随处可见。罗汉床不仅是卧具,还是坐具。有放于厅堂待客的,也有放于卧室作睡具的,《金瓶梅》中还可见到将罗汉床放于屋外纳凉用。罗汉床应该说是使用很灵活的家具。清代的大罗汉床上,还可放置炕几,两边坐人交谈。清中期前的罗汉床的形制与明代基本相同。康熙以后的罗汉床用料要大于明代。在明代晚期罗汉床样式颇多。就床身而言,有有束腰与无束腰之分;床腿有三弯腿、直腿、内翻蹄足、鼓腿、彭牙等。就围子而言,一般以三屏风或五屏风围子居多。清代宫廷常用紫檀大料制作粗大的弧形内翻马蹄床腿,牙板也相当厚,围子大多使用整块板接合,或雕、或镶,并装饰复杂纹样,尽量展示富贵华丽,围子有"三屏风式"、"五屏风式"以及"七屏风式"等。装饰题材也多种多样,有山、水、花、鸟、人物及其他吉祥纹样。
围子上的装饰从传世实物和明版书籍插图看,较多见的有四种:一是注重雕刻,浮雕吉祥图案;二是用攒接手法组合图案;三是围子镶嵌大理石,以大理石的天然色泽象征变化无穷的山水奇景;四是好用素围子,充分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来表现高雅质朴。
罗汉床就是三面设围子的床又称弥勒榻,最初主要是僧人使用,或者在崇尚佛教的时期,俗人与僧侣常坐此床谈经论道而得名。此床素面无饰,高古素雅。
罗汉床名称俚俗,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解释,推测与明人所称弥勒榻有关。弥勒榻是大型坐具,短不能卧;而罗汉床也是坐的功能大于卧的功能。古人隋唐以前的生活习俗是席地坐,虽宋以后演变为垂足坐,但盘腿打坐的习惯一直保留着。弥勒榻,罗汉床都是为适应国人旧俗而保留的家具品种。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我们知道,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上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身身的装饰,三屏风式罗汉床即为一例。此应酬原为美国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所藏,三屏风式,攒框装入七块黑白大理石,正面围子略高一些,此床清式特点已明显,但仍保留了明式的基本特征。譬如围子,正面围子虽装入三块大理石,可仍采用通长平式,有别于清式中间高两头矮的装饰风格,而且正面围子仅略高于两侧的围子,这在明式罗汉术中很普遍。而清式罗汉床,往往正面呈现山家形围子,两侧也常用台阶形式,形成一定落差。这要求正面围,尤其中间一块要高,才能使围子几经落差不至于太矮。清代罗汉床,五屏风式、七屏风式渐多,甚至九屏风式也有出现,这就迫使正面围子加高,高到令人难堪的局面。按这种思路,罗汉床围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明清罗汉床的制做有许多区别,首先用大理石做围子是明代家具中不曾见的,其次是围子装石形式也与清代施工手法大异其趣。清代工匠往往先用芯板夹住大理石,再装入框架中,而明式做工往往直接装石装入框架,有时由于石板不平,框架打槽也随形弯曲,凡此类施工手法,年代一般较早。
罗汉床腿弯曲度大,兜转力,俗称"香蔗腿"。从床腿亦可区分出明做还是清做。清式鼓腿彭牙与明式的大挖缺做工,区别完全在于对罗汉床腿的理解,是有力而含蓄,还是有力而夸张?总体上,明式罗汉床挖缺腿足,给人有力度但十分含蓄,清式罗汉床的类似腿足,在力度上多了活泼,显得夸张了一些。体会明清两式家具,细部非常重要,内涵是其本质,不可忽视。清代仿明式家具,虽然古拙气息浓重,但仍不可避免地泄露出清式符号--清人重装饰的端倪。若能捕捉到这种微弱信号,对古家具演变过程无疑可以获得重要信息,使研究迈出一步。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后,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自身的装饰。
明清罗汉床的制做有许多区别,大理石做围子是明代家具中不曾见的,其次是围子装石形式也与清代施工手法大异其趣。 清代工匠往往先用芯板夹住大理石,再装入框架中,而明式做工往往直接将石装入框架,有时由于石板不平, 框架打槽也随形弯曲,凡此类施工手法,年代一般较早。 罗汉床腿弯曲度大,兜转力,俗称"香蔗腿"。从床腿亦可区分出明做还是清做。清式鼓腿彭牙与明式的大挖缺做工, 区别完全在于对罗汉床腿的理解,是有力而含蓄, 还是有力而夸张? 总体上, 明式罗汉床挖缺腿足,给人有力度但十分含蓄,清式罗汉床的类似腿足,在力度上多了活泼,显得夸张了一些。
拔步床
拔步床在《鲁班经匠家境》中被分别列为"大床"和"小床"两类,其实是拔步床的繁简两种形式。拔步床的独特之处是在架子床外增加了一间"小木屋",从外形看似把架子床放在一个封闭式的木制平台上(这种平台北京或称"地平")平台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栏围,有的还在两边安上小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小长廊。长廊两侧可以安放桌、凳类小型家具,用以放置杂物。这种床形体很大,床前有相对独立的活动范围,虽在室内使用,但宛如一间独立的小房子,这种家具在南方比较常见,床架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挂帐子,拔步床造型奇特,整体就像架子床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在室内如同一个独立的小屋子一般。平台长出床沿二三尺,四周镶木质围栏,还有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小走廊,走廊两侧放置桌椅或其它杂物。这种床常常用在南方,四周的床架可以悬挂帐子用以避蚊。
朱红戏文踏步床 香柏木 楠木 清中期 浙江
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床足斜向相交时可以放稳,其上穿绳子以为床面。因东汉后期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故称"胡床"。隋代改称"交床",唐代称为"绳床"或?"逍遥座"。其特点是随处可以携带、安放,魏晋以后被广泛使用,文人名士尤喜好之。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服妖》:"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京师竞为之。"宋陶穀《清异录.陈设门》:"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绦以容坐,转缩须叟,重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颇多,从臣或待诏野顿,扈驾登山,不能跋立,欲息则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座’。"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四:"今之交床,制本自虏来始名’胡床’,桓伊下马据胡床取笛三弄是也。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唐穆宗长庆二年十二月,见群臣于紫宸殿,御大绳床,则又名’绳床’矣。"
榉木嵌骨拔步床 榉木 清中期 浙江 270x210x250cm
秦汉时期,人们坐卧起居都用席。席一般以蒲草或蔺草编成,汉代也流行竹席,精细者称为"簟"。坐席有一定规矩,尊者有专席,坐次以东向西为尊。有时对人不满,往往断席。坐席,就如现在的跪一样,屈足向后,以膝抵席,臀部依在脚后根上,如伸足向前,称箕踞,这被认为失礼,一般就没那么讲究。睡眠一般用床,较矮,施之以席。富人不坐席,而坐榻。实际上是一种小床,它与床的区别,就是床高榻低,床宽大,榻狭小,多一人用,也有双人用的。与坐席一样也是跪坐。榻可以待客,各坐榻,中间放食案。
朱漆金雕挂檐拔步床 榉木 清中期 浙江 240x210x180cm
产于江南江浙地区,白木材质,为清代风格。该张"拔步床"制作精良,体形宽广,朱漆金雕,为典型的拔步床款式,反映出当地民间崇尚文化趣味的意向.
拔步床 榉木 清中期 浙江 237x220x237cm
该床所选用木料厚实,整张床框架结构显得沉稳、雍容;人物深雕精准生动,所刻工艺除深雕外另有浮雕、阳雕等技艺;不仅品位高,而且对于研究清中期的中国文娱活动形式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朱红踏步床 榉木 清中 江苏 220x210x160cm
产于江南江浙地区,榉木材质,为清代风格。该踏步床以纯正的朱红漆为基色,采用贴金箔、嵌螺钿、彩绘等工艺技法,工艺考究,形体小巧精美,再配以十五幅造型精湛的高浮雕雕刻人物故事,更显该古床的华丽美艳,显示出床主人的兴趣与爱好。
床榻是人的坐卧具,是家具中的大件,是人制造的器物中的大器。汉代刘熙根据床的形状和基本使用功能朴素地将床界定为:"人所坐卧,曰床;" 又说:长狭而卑者曰榻。"也。
架子床
说到架子床,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尤其是时下正值古装影视剧流行,在大多剧情中都不难看到大婚的场面,新娘被搀入洞房,着红装、顶着红盖头静坐于床上,红罗轻挂,烛光摇曳,檀香袅袅,美轮美奂,让现代人艳羡不已,对那张斜挂红罗的床也就印象极深,殊不知在这些剧情中展现的大多都是架子床,它的出现在中国家具文化体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中式文化中喜庆、静谧、祥和发挥到了极致。现代有很多情侣开始选择中式的架子床作为自己的新房卧具,也是在生活水准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必然结果。
"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昼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之在,而夜间所处,则止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此。"文人学士,更是"独对一床书",朝夕不离床。因此,床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惹人瞩目的当算架子床了。
四屉雕花架子床 红木 民国 上海 尺寸:267x217x157cm
架子床,因床上有顶架而得名。它的做法通常是四角安立柱,床顶上安盖,俗名"承尘"。顶盖四围装楣板和倒挂牙子。床面的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多用小块木料做榫拼接成各种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架子床的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以便在床边两侧安装方形栏板,即门围子。正中无围处则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在床的正面用小块木料加工成如意头,每四个一组,外加十字形木件,拼接成大面积的棂子板。架子床种类繁多,有月洞式架子床、带门围子架子床、带脚踏式架子床等。架子床一般体型较为宽大,几乎是一个独立的装饰天地,从床顶到床脚,从前面的门罩到后面的栏杆、栏板,几乎极尽装饰之美,如带门围子架子床,正面有两块方形门围子,后、左、右三面也有长围子,围栏上楣子板,四周床牙都雕饰有精美的图案。雕饰虽多,但并没有繁缛之感,反而更锦上添花。
架子床造型好像一座缩小的房屋一样,床的柱杆如同建筑的"立柱";床顶下周围有挂檐(又称楣子),很像建筑中的"雀替";床下端有矮围子,其做法图案纹样像建筑的柱以及栏杆。整个架子床从立面看如建筑的开间,所以说整个床的造型酷似一座缩小的房屋。清宫档案《同治大婚典礼红档》记载,同治十一年大婚典礼时,曾交粤海关备办"硬木雕龙床一张,床心面宽七尺一寸,进深四尺六寸,柱高六尺三寸,口宽四尺,栏杆高一尺三寸,上栏杆六寸。"可知,制作一件大架子床,实非易事,除非有重大庆典活动,才会备办制作,很费工、费时。架子床的制作,大多都采用较为名贵的材料,如紫檀木、黄花梨木等制作,稍次一点的也是采用椐木雕刻或髹漆描金技法制作,所以一件制作精美的架子床,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架子床一般四周安立柱,上承顶盖。床面两侧和后面有围栏,围栏常用小木块做榫拼接成各种几何图案。也有在正面床沿上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装方形拦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正中是上床的门户。
床屉分两层,用棕绳和藤皮编织而成,下层为棕屉,上层为藤席。棕屉起保护藤席和辅助藤席承重的作用。藤席统编为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图案。
架子床在明代家具中是体型较大的一种家具,做工精美,清雅别致。清代架子床不仅用料厚重、体形高大,且围栏、床柱、牙板、四足及上楣板等全部镂雕花纹,还有正面装垂花门的,玲珑剔透.
之所以叫架子床就是因为其上装有顶架,名称言简意赅,非常直接。为了使顶架牢固,其通常是四角安立柱,不仅如此,架子床不仅床面的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避免了睡觉时"坠床"的尴尬,顶上还要安盖,取遮挡尘土之意,故俗称"承尘"。围栏多用小块木料做榫拼接成各种几何纹样,精巧别致,加以纱帘,如果有人坐卧其中,从外面向里看似隐似现,加之灯影婆娑,平添盎然情趣。除了有四根立柱的架子床以外,也有的架子床是六根柱子的,就是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以便在床边两侧安装方形栏板,即门围子。将架子床营造出一间"居中之室"的氛围,而且架子床在使用中一年四季一般都要有不同质地的幔帐相围,防蚊虫和保暖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一种私密性,这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使用区域的差异,和应用的人的审美情趣、社会地位、价值取向、所需营造的氛围要求不同等原因,架子床种类繁多,有月洞式架子床、带门围的架子床、脚踏式架子床等,大多做工精细,造型美观、给人一种静谧之感。
作为大型家具,架子床在造型上大多非常精美,力图给主人营造出轻松、安静、平和的氛围,为主人能够得到最佳的睡眠状态做足铺垫。
在提到床与人的关系时,李渔的一番论道常被提及,曰:"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昼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之在,而夜间所处,则止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此。"在提到知足常乐或是说及"生为金钱枉自忙"时也常有"家有千间,只睡一床;日食百味,只为一饱"之类的话,床作为与人最亲近的家具似乎已经无需争论。
提高生活品质,拥有一张好床是必不可少的,今人、古人恐怕都会认同。
架子床一般形制较为宽大,给主人足够的空间令睡眠达到最佳的状态,另外,在装饰方面它从前面的门罩到后面的栏杆、栏板,都会精工细作,精巧别致,给人以极佳的视觉享受。架子床和其它高端中式家具一样,在床体会有许多雕饰,但一般不会有繁缛之感,这与同属中式家具并以华贵著称的拔步床相得益彰,给人们最大的取舍空间,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选用。
柚木雕花床 海派家具 天津 127x237x167cm
床是人们接触时间最长的家具,也是在最放松状态时接触的家具。通常人们在休息的时候是处于最佳的放松状态的,尤其是良好的深度睡眠状态,更应该是通体放松,气定神闲,按中国的传统养生理论,此时应该是调节身体机能、平衡代谢的最佳时机。在西式家具风行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工业化生产的家具释放出一些有害气体,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完全手工制作、纯木制造的架子床就不会,它散发出来的只会是木材特有的清香之气,在气息吐纳之间对人体起到独特的养生作用。尤其是与海南降香黄檀和紫檀等有药用价值的珍贵木材制作的床具长期相伴,受益无穷。散发出淡淡的自然清香,枕席之间,常与相伴,裨益颇多。
床四角安立柱,床面的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上端装楣板,顶上有盖,俗谓"承尘"。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拼接成各式几何纹样。因床上有顶架,故名"架子床"。
也有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安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正中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加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二面围栏及上横楣板也用同样方法做成。床屉用棕绳和藤皮编结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纹饰。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棕绳尽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再用木条盖住边槽。这种床屉使用起来比较舒适。
其次是造型结构趋于华丽繁复,装饰图案更重雕工,床围、挂檐和门面上的图案多采用透雕方式,顶盖正檐上还悬挂扁额(又称毗卢帽)的形式,床下则流行封闭式的床柜,床柜有的采用"两头沉"的做法,即两侧各有一封闭式屉柜,中间突出,有的则采用封闭形式,整体制作绚丽多彩,工艺性质大大增加。
产于江南江浙地区,榉木材质,为清代风格。该踏步床以纯正的朱红漆为基色,采用贴金箔、嵌螺钿、彩绘等工艺技法,工艺考究,形体小巧精美,再配以十八幅造型精湛的高浮雕雕刻人物故事,更显该古床的华丽美艳,显示出床主人的身份和品位。
民国家具明晰地刻镂了那一时期人们的审美和时尚,至今散发着上世纪初叶的信息,对今天的崇尚欧美的心理找到了现实的源头。
扫一扫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