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马未都说门(一)
2008-01-15 作者: 浏览:1743 来源: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摘要
作者简介:马未都,祖籍山东,1955年生于北京.1980年起涉猎文物收藏及研究,1997年创办国内首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著有《马说陶瓷》、《明清笔筒》等专著,年轻时还曾写过小说、报告文学及影视作品。
明清建筑门窗无论官式建筑还是民宅,存世极多.这时的隔窗与槛窗工艺成熟,式样繁多。
格子门至明清已改称谓,叫隔扇门.活动开启者可称门,一般固定不动者也可称隔扇。不论外檐装修还是内檐装修称谓不变。较之宋代格子门,明清的隔扇构造变得复杂一些,但制作原理没有改变。
腰华板改称绦环门,不像宋式格门仅在中间设置,而是在下部或上下部都有设置。
格心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双交六宛仍有保留,但更多的是攒斗、攒插、插接、雕镂或两种以上工艺结合等新工艺手段。
障水板改称裙板,凡讲究者均作浮雕纹饰,大面积的浮雕与透光的格心产生强烈的对比,装饰效果相得益彰。
宋以后的建筑装修在主项门窗上煞费心机,连部件名称均有所改动,为使阅读方便,以明清最流行称谓为主,说明如下:
格心,也称菱花,早期外檐装修的主要装饰手段就是菱花形式,亦有称格眼的。
绦环板,俗写套环板,另有夹堂板一说,很少用,宋时称腰华板,简称腰板,今口语常用。
腰华板亦可写腰花板,因华花两字通假,加之在腰部的花板形象易记。
裙板。宋时称障水板,语意不详,也有写障板的,障碍之板,另有俗称挡板的,仅指素板而言。
抹头,抹在这里音变,读骂。宋时称腰串,但略有区别,腰串仅指中间部分的横木,而上下两头另有名称,但明清所指凡门窗隔扇上的横木均称抹头,故有六抹头、五抹头之说。
以上环板,抹头两词均在古代家具上经常使用。
隔扇。凡可开启工拆卸者可称隔扇门,亦有写隔扇的,宋时称格门,或称格子门。清供用于内檐装修的隔扇又称碧纱橱。
槛窗。俗称隔扇窗,与隔扇形式大同小异,为明清建筑门窗的主要形式,设置在槛墙之上。
还有一种特殊的隔扇,不设绦环板和裙板,完全以格心形式出现,从上到下皆透光。这类隔扇区称之“落地明造”,优点是透光好,缺点是牢固度差,落地明造只在江南建筑中出现。北方地区寒冷风大,使之受限,未曾发现使用。
另外,有类似折屏的隔扇,边梃两足落地,下部不设抹头。因为最下边没有绦环板,别装有牙板,一般为壸门形式,曲线优美;这种式样的隔扇较少见,仅用于厅堂内檐装饰。
平面形式的门窗结构稳固与否由框架决下,根据门窗的大小和位置,选择粗细程度不同的框架。外檐装修的隔扇由于经常开启,又风吹日晒,框架选择较为粗硕,而内檐装饰相对细弱。常开启的窗比固定的窗框架选材根更加合理,在重量与精细之间找到最佳比例,既要便于开启又要坚固而用。
扫一扫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