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谈明式家具收藏:满城尽带黄花梨
2008-09-24 作者:海岩 浏览:1702 来源: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摘要
一、一代风骚
自古以来,木材,是人类制作家具的主要用材。许多木材以其优良的耐用性和可塑性,优美的纹理和色泽,塑造出美观实用的家具,服务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中国的古人运用木材于家具,更有登峰造极之历史,创造出无数令后人肃然起敬的艺术经典,至今仍然受到世界的仰视和尊崇。
中国家具的诞生与进化,约有三千多年的漫长历史,秦汉以前席地而坐,西晋之后向高发展,至唐五代之后,垂足而坐渐成主流。宋元时期家具制作更有长足进步,已经初现明清家具的雏形。
明代是中国家具艺术出现飞跃式发展的历史时期,家具的形式与功能日趋完美统一,明代黄花梨家具更将中国家具艺术带入化境。清康雍乾三朝又将风格鲜明的清式家具推上另一个高点,与明式家具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整体风貌。今天人们所谓的中国古典家具,实际上指的就是中国明清家具。元代之前的家具大多取材于杂木,易损难存,传世甚少。在工艺、造型、用材上皆达到让今人都难以企及的水准并可传之万代的,应以明代的黄花梨家具为始。
中国古典家具是世界上最注重材质魅力的家具,这与中国人历来的审美习惯一脉相承。古人玩赏金玉名石,丝绸绢帛,无不追求其质地的美丽耐久和稀有纯粹。中国是唯一使用黄花梨和紫檀这样珍贵的木材制作家具的国家,并且历经数百年不倦不悔的智慧投入,不仅使家具的功能性极其科学,而且把自然界赋予树木的天然优美,溶入人类的哲理追求,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找到形神兼备的表达形式。从明代开始,黄花梨就成为中国皇室和官宦家具的首选用材。一直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和崇拜,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黄花梨的风行在明代的中晚期,几乎到了令世人痴迷的程度。
明式家具很早以前就给西方留下过深刻印象,比如明式家具中的“三弯腿”就比西方古典家具的“三弯腿”产生要早,或可揣测西方家具借鉴于明的蛛丝马迹。可以肯定的是,明式家具是西方现代家具的鼻祖,那种不事雕琢的造型与线条,对西方现代家具的极简风格显然具有启蒙价值。四百年前的明式条案与今天西方现代家具的条案有克隆般的惊似,几乎同出一辙。而中国家具独特的榫卯结构,从中国古代的建筑工艺承袭而来,更使中国古典家具在功能及纯粹的层面上出神入化,这种完全摒弃钉和胶的组装结构,无疑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一个特殊贡献。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但犹如哥伦布征服非洲一样,各种文化的交流常常始于血与火的战争。清末欧美列强入侵中国,得以使黄花梨家具大量传入西方,开始了在海外的百年流传。现在,西方许多著名的博物馆都有黄花梨家具的藏品,世界各地的藏家都以拥有黄花梨家具为荣,甚至在一些知名的博物馆里还专门辟有明式黄花梨家具的专馆。百年以来,明清家具特别是黄花梨家具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形象、一个代表性的符号,与中国的书法、绘画、陶瓷、织绣、金石等比肩并列,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条不可缺少的分支,她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经过了中国数百年、世界百余年的认知,早已无可辨争。
二、木秀于林
众所周知,树木就其种类而言,多至难以胜数,而我们的祖先为何偏对黄花梨情有独钟?特别是在明代,为何会将黄花梨推崇到那样的一个近乎神话的地位,是无机的偶然,还是历史必然?
首先,明代是中国汉族皇权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以儒学为主干的古代文化已经非常成熟。释道两家,也在学理上大成于世。明代的知识分子享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无疑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学术修为。黄花梨家具之所以诞生在明代,显然与士族阶层的学养及审美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密切相关。
其次,明隆庆朝开放海禁,打破闭关锁国的千年禁忌。郑和下西洋沟通了海上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亦如通衢。在这种中外交流的背景下,黄花梨木经商贸路径自老挝、越南进入中国。产于中国海南岛的最优质的黄花梨也得以跨海登陆,继而进入北京皇宫的大雅之堂。
再次,明代实行以银代役的制度,促进了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工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开放,以及文化的发达,使得许多在统治阶级内部残酷党争中失意的文人抽身官场、厌恶政治,转而寄情于艺术创造和物质享乐,这使得当时的文化中心和时尚中心也随着知识精英们的足迹远离京畿,南移广东苏杭。广东苏杭不仅水米富庶,且得海运漕运之利,无论制瓷、织绣、金石、书画还是家具制作,一时风起云涌。许多知识分子竞相投身,醉心于此,古代文化的许多伟大成就,就是在这一时期创造出来的。历史上常见的“政治越黑暗,文化越光明”的现象,可以在明代找到充分的实证。
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工商繁荣,文化活跃,知识分子日益逃避现实,沉溺于生活享受之中——咏叹山水、崇尚自然,回归田园,以为永恒。将心灵从社会转向自然、从政治斗争转向对艺术的玩赏。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造园运动最热情的时期,也是士族豪门造屋筑宅最热情的时期。而精美的园林和高屋大宅又对良材美器的家具陈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人对家具从设计到制作的全程参与,把自身的风尚志向和对乾坤万物的理解,把长幼尊卑的规则与天理人欲的融会,全都浓缩在家具的造形及材选之中。因此,从明式家具中我们至今仍可清晰地揣摩天地方圆的哲学思辩,体验中国社会的等级伦理,感叹中国匠人的聪明才智,领悟中国文人的心理寄托。
当家具制作成为皇室贵族甚至整个文人士大夫阶层倾心研求,并且乐此不疲的嗜好时,黄花梨突然变成了那个时代一致推崇的至爱。其必然性正是缘于黄花梨无可替代的自然性,即黄花梨的外观及品质,恰恰投和了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所形成的特定心理,而且契和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逐步养成的审美情趣,所以当仁不让地成为一代文人的时尚载体。
由于在中国几千年官本位制的封建历史中,并不明显存在一个独立于官场之外的文化阶层,所以社会时尚并不象今天这样主要由知识阶层和青年群体发刃推导,然后逐步衍为社会风气,而大多是自上而下,首先由皇室贵族和士族阶层倡导示范,然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推广民间。黄花梨不温不燥,不卑不亢,不寡不喧,特别适合打造简洁凝练的素身家具,在显现自然本色的同时,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而且香气暗含,历久弥醇,与人的气息彼此交流,相融相通。黄花梨的纹路行云流水,华美而且绚烂;空灵飘逸,与中国水墨彩墨异曲同工;景自天成,与各种自然现象息息相关——千百年的风雨铅华,日晖月映,在她的光泽及木质之中留下鬼斧神工——台风扭曲树干形成的错节纹,枝杈疤结形成的鬼脸纹,还有麦穗纹、蟹爪纹、山纹、流水纹等等,古人运用各种仿生的想象将这些纹路比拟出来,足以让心领神会的美妙意境沟通古今。产生包浆的黄花梨光泽愈加成熟收敛,其气质更可满足文人雅士韬光养晦的境界追求。
扫一扫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