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设计的另类思考
2016-03-29 作者:马宇虹 浏览:1856 来源:《艺术家具》杂志
摘要
不论是设计师本人还是其服务的普通大众,所关心的设计要点不外乎造型、色彩、使用功能等等。100多年前,设计师会问:“我怎么才能把它做得更漂亮?”包豪斯和斯堪纳维亚的功能设计之后,这句话变成了:“怎么才能更好用?”当然我们的设计教育教我们:“能不能既好看又好用?”也有形式的捍卫者自问:“我怎么能让它与众不同?”
无论是功能还是形式的评判标准都是人本身,由此人本设计、以人为本也就成为当今设计界的口头禅,设计的评论与评价也都喜欢借此作为评判的准则。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或者叫人本思想在东西方的文化当中都能够找到印证。如今被广为传送的观念源于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提出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人性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外部事物的基本标准,重人性、人格和能力的完善与发展。这种强调重视人的价值,将人看作衡量万物的尺度,以人性、自由和人的立意作为价值评判的重要准则,同时也成为设计行业的指导准则。
“人”作为设计的主体以及受众,在设计过程中以满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目标,创作出能够更好服务于人类,从更高层次满足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作品,这是以人为本的积极方面。但“人”本身作为多元化的主体,其差异性也导致了设计活动本身的难以“面面俱到”,谁的标准才是有意义的标准,谁的需求才能够代表大众的需求。这会产生两方面不利的影响,一是将价值取向投注于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设计成为了牟利的工具,不论对于经济还是环境都是极大的浪费。二是设计师以自身的理解来规定并限定大众的需求,设计师自身被摆在了凌驾于大众之上的英雄主义位置,并以个人的角度来揣摩大众的使用需求,生产出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设计。
人本设计的另类解读
当下,各种环境与经济的因素都在呼唤我们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倡导把人放到自然环境中、放到文化历史当中,将人作为一种由历史、文化、自然所决定的群体的一员,从“生物——社会”的生存方式上看待人,从而综合全面的研究人。
当代很多设计师已经在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迈出了前进的脚步。来自台湾的设计师林琮然就给他养的乌龟设计了一把椅子。乍看上去这个椅子很难与乌龟有任何联系,但直到笔者坐在这个椅子上的时候,才体会到了他设计这把椅子时的“情感”。坦率来说,这是一把坐着不太舒适的椅子,最初椅子的名称也叫做“忍者龟椅”,“忍者”则是坐在这个椅子上的客观感受——“忍着”。那么为什么要设计一款这样的似乎在违背“人本设计”金科律例的椅子呢?
“设计的发想源于对龟的习性的了解,不喜欢把它们关在玻璃盒子内观赏,限制它们的自由,而是更喜欢让它在屋内自由的走动。但是生活在现代居家空间当中,找不到它可以舒适的地方,每当陆龟沿着垂直水平的空间行走时,仿佛都十分迷茫。”这是林琮然对于龟——这一非“人”的对象的观察,喜阴、爱躲在洞穴……这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催生出了一个“另类”的想法,能不能满足人的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满足龟的生存需求?
有机的外部形态,77片流线参数化的切割板材打破了木材的既有形式,45°的拼接组构能够让切面上的角度有效阻隔上方的光线,在特殊的角度竟然能隐形,这是龟椅在造型、材质上的突破与想要传达出来的自然有机的设计思维。人与龟共处的界面,是林琮然想要表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将人与龟的不同诉求结合成为了一个整体,人与生物便共享了一个空间载体。
结语
人和其它所有物种都源于自然,所有生命体构架成整个生命圈,虽然人类具有掌控的权利但不能滥用权利,例如人有权利建造房子,但不能遮挡其他生物的阳光;可以建造高速铁路,但要为动物们留一条迁徙的通道,人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才是最完美的状态。设计师能够为这个世界做的是用设计去影响人的行为,唤醒人的自然本性,引导人们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用最真诚的设计打动人的内心,从而引导人们的行为。
扫一扫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