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设计 精神诉求的满足最重要
2016-08-12 作者: 浏览:1997 来源: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摘要
何谓“大宅”?如果以面积为参照系统,人们通常将144平方米以上的户型视为大宅(国家规定的大户型是理论120平方米,但授权地方有20%的上浮,这样就形成了144平方米的大户概念)。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伴随着一批高品质住宅项目的逐渐成熟,人们对于大宅的认知也愈加明确,大宅是彰显地位、阶层特质、社会价值的载体。而在拥挤的城市中,宽阔的居住空间本身就很稀缺。
曾有人说,大宅时代高端居住的关键字应该是“宽”,宽敞的居住空间,住得舒适、同时让人心情愉悦,心也跟着宽了。其实,“大宅系”产品种类丰富,别墅、复式楼中楼、动辄数百平方米的“大平层”,其内涵当然不止一个字就足以概括。它们综合叠加,给楼市增添了更富活力的脉动。
在中国古代,每个荣耀家族,总有一个世代相传大宅,就像北京的恭王府、上海的豫园、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建在杭州的府邸等。这些符合家族特征和使用功能的住宅,寄寓着居住者整个家族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中国式的大宅,既重视“阔绰”,更强调“雅贵”。以往的传统宅邸,坐北朝南,前庭后院,上房住长辈,东厢住儿女,西厢灶饭堂,展现出宅邸大气的人居尺度。
在沧海桑田的岁月变幻中,这一座座承载家族精神的稀世大宅,大都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人们对家族本质的理解却与数百年前的先辈们保持着高度的统一——家族的本质是“传承”,而住宅正是这个家族最基本的物质支撑与活动空间,教育子女、展示礼仪、继承财富、延续家业都要通过家族的住宅来实现。
百年之间,万物流转。现代大宅是现代人居生活方式与建筑、人、自然与城市和谐诉求的产物。
现代建筑“越长越高”,面积不断增大,但其软性价值和文化属性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住宅就只是居住的空间,而豪宅,则是一栋漂亮的大房子。
家庭的本质是“传承”,因此,住宅承载的,其实是整个家族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现代大宅的“可传承”,必须建立在挖掘中国传统大宅内涵精髓、同时兼顾建筑、人、自然与城市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因此,缔造“出则繁华,入则宁静”的人居生活模式,成为现代大宅最打动人的地方。
而大宅空间设计的重点就是满足业主除了功能之外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大宅家居真正住的人并不多,业主需要这么大的空间,是能够实现他思想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饱足,通常买得起大宅的人,均是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他觉得有这样的空间能够给精神带来愉悦感。对于这种大宅,设计要点是怎么在空间中承载业主的精神需要,譬如说在功能上的划分,满足三口之家或者五口之家乃至四世同堂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外,还需要增加屋主人对收藏品、音乐、电影、红酒、茗茶、古董等的展厅,这是打动业主的重要一环。大宅主人家不把家当成是一个很私密的空间,而是把大宅当成一个会客、交友、工作甚至是一些对外交流的活动场所,设计师把这类需求具象化之后,空间功能就已经无限扩大了。
一个好的大宅设计作品一定要有主题及故事情节,让人在欣赏和感受这个作品的时候就像看一部小说,或者看一部电影,让人产生回味感和记忆感才是一个好作品,不然的话就很枯燥、很泛味。试着融入一些人文风俗,让空间具有可品读性并能有体验感,这种体验能给人精神带来无限的遐想,让作品融入这样的氛围才能感染别人。只有满足业主精神需求的设计才有绵延不断的生命力。
文章来源整理自网络
扫一扫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