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策略(下)——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设计
2016-09-29 作者:叶 菡 浏览:2481 来源: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摘要
4 现有建筑文化问题
近年间,中国的城市拆迁改造、扩大市容、改善交通的举措成绩不小,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上的问题不少,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但是也遗留下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城市里短时间内出现很多“现代化”建筑,设计手法千篇一律,有的甚至照搬西方不同风格建筑。
受海洋文化影响,受宗教的影响,西方建筑文化有追求狂热、追求高度,有强烈向上的冲动,有凸显人类征服自然,占有自然强大力量的冲动。在数千年来科学并不发达的中国,西方建筑文化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问题是如何掌握借鉴学习的“度”。且不说农村一些地方已经很少见到传统的民居,到处是火柴盒式的西方现代和传统建筑,在城市及城郊,为了追求业绩,迅速改变面貌,让单位面积上居住更多的人,实现所谓居住现代化,不惜拆毁历史文化遗址,不惜拆毁许多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通过挖山、填水、填塘、填湖、砍树、毁林改变原有的生态和地势环境,在高耸入云的水泥森林旁栽上一些人工种植的大树,还挖几个坑,灌上一点水,再做几个假山,使用一些半通不通的文字大肆渲染什么“宜居环境”、“山水画中”、“超值享受”,完全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的和谐关系。科学发展完全正确,但科学与人文信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客观的、工具性的,后者则是主观的、“人性化的”。只有把人们深层次的文化需求,审美意识、品味能力渗透到科学技术、建设活动中去,才谈得上人们生活品质真正的提升。
王澍认为象山校园设计是进行一个介乎城乡之间的实验,“一方面它为新城市的建设探索和我们传统生活方式有关的模式,另一方面它也为中国乡村建筑探索比较偏向城市化的模式。”凸显人与环境、建设与环境的和谐,解决城乡建设分裂的问题,这个想法之深刻,有着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重的文化思考。对我们当前中国要在农村进行城镇化建设有难以估计的意义。
5 结语
社会的进步寓于通过认同、继承或否定、创新造成文化积淀推动社会变迁之中。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应当从束缚人们手脚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可以变更其风格,可以否定其方法,在建筑文化中积累,在积累中变异,在变异基础上重新积累,把向往传统中人与自然和谐的任性率真之情不断地内化在人们的内心,把美的情趣沉淀在社会心理的深层,从而表达在建筑设计构思之中。象山校园设计的意义在于把建筑设计在文化意义上引向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扫一扫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