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之划线工艺 ——以苏作硬木家具为例
2016-12-01 作者:赵林红 浏览:1749 来源:《艺术家具》杂志
摘要
1 引言
做工和技艺对于以手工方式制作的家具尤为重要,传统工艺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高,时至明代,硬木家具的出现开启了有别于漆器家具的新篇章。明式家具堪称传统家具的代表,灵秀的造型、隽永的线条、精湛的工艺都是明式家具的骄傲。传统家具的工艺与设计师不可分割的,明式家具之所以被誉为“巅峰之作”,原因便在于此。
由于各地区的文化背景有所差异,故明式家具在不同地区表现形式也有所异同。苏作作为明式家具的一个流派,将文人意识体现的淋漓尽致。苏作隶属于中国传统家具,故其工艺大致可分为木材干燥、家具制造图样、木工工艺、髹饰工艺等。在木工工艺中,划线虽属微小工艺,但其作用却尤为重要,因为“进 一线”或“出一线”不仅会造成视觉效果的差异,更会影响家具的质量。
2 简介划线常用之工具
划线工艺作为传统家具制作工艺的构思和造型艺术的基础,它决定了家具的结构、比例以及最终形态。在划线工序前,匠师需胸有成竹,整个家具后续制作的所有问题在这一工序中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并采取多种措施以保证最终成品的美观与牢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卓越精巧的手工技艺,自然离不开得心应手的工具。中国传统的木工工具一般是每个匠师依据自己的体形、手脚的生理特征和动作习惯的前提下自制的,以适合自身使用。木工工具的品种、数量不多,且看上去粗糙、土气,然而用它们制成的家具,精细程度并不逊色于现代家具,而且富有人情味,也能有机器加工般工整。
若以严谨、灵巧为法度,以家具结构进行 对比,古典家具比现代中式家具更胜一筹。传统的木工工具主要是硬木工具,工具种类不仅包括各种锯、刨、凿、铲、镇刀,还有墨斗、尺子、砸鳔锤、鳔铲等。
中国传统木工工具经过几千年演变达到了成熟、完美的境地。传统木工工具的制作材料基本上是红木,这些小小的工具除了实用的目的之外,几乎也被匠师们做成了艺术品,即使是一把2mm厚的角尺,其榫卯做得也是极其精密。所以只要看看划线匠师所用的工具,行家就能大致判断出其手艺的的高下和空间想象的悟性。传统划线工具包括:直尺、角尺、 蝴蝶尺、活络角尺、勒刀及墨签等。
角尺:用于划45°和90°的线,是划线的 重要工具。
蝴蝶尺:顾名思义大概就是因其形状像展开双翅的蝴蝶,不过“翅膀”一长一短作 区别,在其90°格角的中线处由螺丝与尺身相连,可以绕其转动,用于划90°格角内的不对 称补角。它的便利之处在于每当有两条线互为补角时,那么只需用此尺定好其中的一个角,翻转一下便可用另一侧确定另一个角度。
活络角尺:类似丁字尺的形状,不同的是其前端横向的尺子可以绕轴转动,能够划出各种角度的线。
勒刀:将一端磨成钩状的薄钢片插入带有槽口的木片中,其钩状端头伸出于木片之外并可调节长度,用于贴靠部件净料基准面划线。
墨签:竹制的一种端部为扁状的笔,蘸铅粉在木料上划线,现较少采用,多用铅笔或圆珠笔代替。
3 划线之过程
划线前首先要经过一个准备的过程,它包括绘制大样图、制作样板、开配料单及配料,接下来在配好的部件净料上进行划线。
3.1绘制大样图及制作样板
对于造型复杂的家具,匠师在制作之初都要先在薄木板上绘制1:1的大样图,以明确家具的尺寸、形状及内部结构,有时甚至还要简单标示内部结构。此举也可帮助匠师在划线过程中准确及快速的定位、划线。
异型零件的形状较为复杂,为方便后续 配料及划线时对其形状的把握,匠师需根据大样图在另外的薄木板上绘制异型零件并锯截制作出样板。
3.2开料单及配料
根据大样图及匠师对其结构的规划开出配料清单,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匠师已经对家具的内部结构及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木材等细节问题考虑清楚了。接下来的工序就是依据 配料清单、图纸或大样图及样板将板材加工成部件所需尺寸的净料,一般情况下长度方向要留有15~20mm的加工余量。传统工艺中完全采用手工制作,现代企业则基本使用机械加工。
3.3划线
划线工艺是指划线师傅使用划线工具在已加工出的家具各部件净料上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结构划出其所具有的榫眼、榫头、槽口的具体位置、大小及形状的工序。划线时标示的特定的线条或文字已基本形成了一种通用的 行业语言。如断料处要用贯通木料一周的截线;从一个面向与之相对的面引线,或是作为 其它线的参考点,则只需用一种叫做“花线”的短线;如需特别说明的则在木料上直接书写文字。在现代企业,由于分工与加工方式的改变,划线工艺会有些许的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传统工艺的方法。
4 划线工艺的重要性
在实际划线过程中,匠师并不只是简单的 将榫头与榫眼的位置与尺寸划出即可,他们还 要依据经验、木材材性等,统观全局、深思熟虑,采取多种措施以保证家具外观面的美观、榫卯的精准、装配的方便以及产品的牢固。
4.1 增强美观性
为了增强家具的美观性,匠师会尽一切可能地隐藏其缺陷,避免装配后看面暴露缝隙,保证其安装后达到平齐或保证看面木材纹理美观。
划线师傅拿到一根木料,首先会观察木料的纹理,看其是否有白皮、疤痕、开裂等缺陷。在制作讲究且精致的家具时,常会将有缺陷的木材弃之不用,而一般的家具,至少要保证其外观面无缺陷,则要选择木材纹理漂亮且没有缺陷的部位作为外观面。另外,风头(即木材在干燥中被风吹裂的端头)要截掉,划线时靠足好的一端开始划。
椅背若为整板,那么与面框连接处的榫眼划线时两端要分别缩进去2mm,即如果靠背板宽为100mm,则对应的榫眼的长应为96mm,以免加工时出现稍许误差或木材发生收缩而造成两侧漏眼。
4.2 减小误差
如果在一根料上存在一个或多个榫眼,且此料两端对称,那么应先确定好此料长度方向的精确尺寸,接着从此料的两端头开始分别划向中间,而且尺寸要逐个累加,即始终以端头的线作为基准线向中间测量、划线,而非在前一个榫眼划完后再以它为基准去划下一个。直尺或下笔的粗度会使两线间的距离产生一定的误差,采用上述方法划线的目的不但保证木料上所有的榫眼划完后每一端只有一个误差,而且只会体现在中间部位,不致使误差逐步累加,越来越大。
划线时要始终对照着图纸与材料单,划线前要逐一再核对一下它们的尺寸,以免部件净料加工时出错,安装时出现问题。
在两根料之间有连接件时,如椅前后面框之间有一根托档(穿梢)相连,那么在划前面框料上与托档连接处的榫眼时就要拿先划好的后面框料作为参照,比对着划,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小误差,确保在安装时前后面框能够正好对应。
4.3利于加工与安装
明式椅的椅腿大多都是下端粗上端细的,那么匠师在划此斜线时需要在方料上从下往上画。且此斜线须处于椅腿的外侧,因为内侧一般在装牙板的地方会有榫槽,如放在内侧则失去基准,给后续的安装都带来一定的麻烦。
4.4保证牢固度
但凡硬木都坚挺有余,柔韧不足,无伸缩性,因此对榫卯的精度要求也很高。怎样使榫卯连接得紧密又不至于将卯口胀裂,划线师傅在多年的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实际划线中,匠师并不是孤立地一根一根去划,而是要始终进行全面的考虑。比方说在确定榫头长度或厚度时就要同时考虑这一尺寸是否符合与它连接的另一根料的榫眼部位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榫眼两侧的边皮余量是要比榫眼宽度略大的,这样当榫头插进时所产生的张力会小于其两侧木材对它的作用力,有效避免了木材开裂。
同时,在传统家具制作中,划线师傅还会根据不同的功用、不同的部位合理设计其榫与卯时的关系,以保证连接强度最大化,比如哪里做半榫哪里做透榫等等,都要“随机应 变”。
5 结语
中国传统硬木家具能够保存几百年而风采依旧,除了因为造型的优美,用材的优良,很大程度上是在于其制作工艺的科学合理,而划线工艺作为基础工艺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对传统工艺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柳宗悦先生的“工艺之美”,这种工艺之美给予了我们种种教益,工艺之美是自然之美,它需要对自然的完全皈依;工艺之美是材料之美,对材料的忽视也就是对工艺之美的忽视;工艺之美是传统之美,只有恪守传统才能把握工艺的发展方向。如果将这种传统工艺与现代社会充斥的粗制滥造相对比,我们更能体会“工艺之美必须与善相辅”。
扫一扫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