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风格二元导向的家具设计已经走到尽头
2017-07-05 作者:许柏鸣 浏览:1977 来源: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摘要
【作者简介】
许柏鸣: 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工程 产品战略设计
今年以来,黑檀、胡桃木、乌金木等木材的价格又上涨了,涨幅为20~50%不等,企业还有多少利润空间?
所谓“北欧风格”成为热门话题以后,下一步还能玩出什么风格?
家具企业再一次走入了死胡同,这是当今囿于“材料”与所谓的“风格”二元导向的粗浅思维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企业难以自拔,产品设计的方向依然处于朦胧状态,找不到北。最为重要的是这种导向很大程度上禁锢了设计创新的深层意识,把设计该有的广阔视野束缚住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整个设计界与行业还会走很多的弯路。
为什么以纯实木材料为导向会有问题
一方面,不管你怎么说,地球上硬阔叶材的实木珍贵材种根本经不起我们现在这种用法,想寻找新的实木品种来谋求更大性价比和竞争力越来越难。就算你找到了一个新的树种,除非你不成功,否则,只要有利可图,那么其它企业必然跟进,从而把这种材料的价格再一次地炒上去,行业出现与其卖产品,倒不如囤木材、炒木材来得快的怪现象。
另一方面,整套家具以及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以一种木材一统到底并不科学,樱桃木一片红、胡桃木一片黑,在一个居室空间会好看吗?压抑!而且,不同的家具品类,以及同一件家具的不同部位,所承担的任务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材料有着各自不同的属性,应该将它们用到最合适的地方去。家具与室内环境的整体协调不一定非得用一种材料来统一,设计上有的是办法。
国内代表性实木套装家具
为什么大家都感到在米兰展和斯堪的纳维亚已经很难见到全实木家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也曾经历过我们现有的状态,只是已经找到了更好的途径。
北欧实木家具的用法
意大利Zanotta家具多元化材料的产品集成包
再者,目前国内对实木家具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的惯性思维上,手工含量还是过高。手工程度越大,工业化生产越困难、产能越低、品质越不稳定。在工业化生产体系中手工不应该被标榜,手工不应该用于机器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而是应该用于机器做不到或难以做出味道的地方,手工的应用应当最大程度地增加其附加值。这还不是纯经济层面的问题,劳动者也需要尊严,未来,新生代劳动者还有多少人愿意在如此恶劣的车间环境中作苦力?
为什么目前这种“风格”导向难以为继
继传统与现代实木风格之后,美式风格、欧式风格、“北欧风格”逐渐出现,现在又有企业推出所谓“德式”、“意式”等,那么接下来还有什么风格可以拿来说事儿?北欧风格的精髓是什么?仅仅是体量轻一点吗?“德式”有什么特征?仅仅是方正吗?“意式”又是什么?只是好看吗?先搞清楚这些问题再说吧,否则只能是照猫画虎。
国内美式家具
其实,在当今中国市场上与行业中,“风格”这个词已经被严重地移位、扭曲、糟蹋,已经失去了其原意,可以称之为“伪风格”。历史上,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明式、清式等风格是非常明确和清晰的,而且同一种风格在各地的表现也是不同的。而现在的所谓“风格”只是某些企业出于商业上的需要而喊出来的口号,根本没有依据、不负责任,毫无科学道理。也许有些人不以为然,会认为商业就是商业,何必那么学术化呢?但你是否知道其背后所隐藏着什么吗?那就是想要先声夺人,想要在风格上占位,那么能占得住吗?
风格化家具的一大好处是对实木材种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可以“风格”的价值置换“材料”的价值,这一点值得称道,问题在于企业一碰到困难就去“创造风格”,而回避经营上的根本问题。
二元导向占据主导地位的深层原因
材料导向是制造业思维所致,这一思维模式极大地制约着家具行业的设计创新,在这一深层思想意识的掣肘下,企业在战略上根本难以突围。
制造业思维源自不同的基材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工艺和制造方法,需要采用不同的制造设备,在硬件上截然不同,工厂的建立与建设需要购买不同的装备,组建不同的生产流程,这都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来实现,由于不可能对所有材料的加工能力都予以建设,所以企业的生产能力就被相对固化,产品开发时就自然而然地以适应本企业加工条件为基本前提,最后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某一种材料一统天下。
而一直拿所谓的“风格”说事,那是设计的乏力与无奈下所折射出来的投机心理与对自己所期望目标的想当然,它会遏制设计创新的动力源。
“风格”为什么被追捧?根本原因是似乎可以更具“价值感”,当板式家具与现代去风格化的实木家具同质化以后,由于行业整体设计水平的欠缺,使得这类家具的价值感不足,而通过加一些“元素”,呈现出某种“风格”之后再冠以一个发达国家的名号,“价值感”就起来了,消费者也因为没有太多优秀的现代设计作品可选,也就将就着接受了。
需要特别声明的是,我们无意否定风格化家具,这些家具自然有着相当大的市场需求,提醒的只是不要滥用“风格化”概念,也不要把“风格化”当作企业经营不善的救命稻草和设计的唯一出路。
应该怎么办
首先,家具设计在方向上要有全新的思维,要将制造业思维切换为用户思维,然后是设计理念上的创新和设计视野的拓宽。
出路并不难找,难的是认知,是对设计本质的认知,其次才是设计创新的手段与表现能力。
1)关于材料
除了中国传统家具等少量品类之外,多元化材料的综合使用是必然趋势,原因在前文已经说明。当然,并不是说各种材料要等量使用,而是要合理选择。也不是说不能用实木,实木的主导地位依然无法替代,但要有节制地使用,实木更适合作为线型构件使用,更适合用于受力部位和迎面装饰性部位;人造板更适合用作柜体基材,实木重组材料应当予以发展,因为可以兼具实木与人造板的双重优点,更重要的是可以克服实木这种自然材料各向异性和湿胀干缩的天然缺陷,制成标准工业板材,而标准工业板材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必要基础。如果没有工业化生产的基础条件,那么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都是一句空话。除了标准化工业板材之外,产品结构也至关重要,零部件构成产品的方式,在另一个角度对工业化生产的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个问题过于专业,暂时点到为止。
2)关于风格
事实上,除了纯正地道的经典风格自身的形态价值与文化价值之外,未来风格化家具市场的最广阔空间在于“类风格化”、“轻风格化”或“准风格化”,普通消费者并不清楚、也不在乎什么“风格”,他们要的只是那种“感觉”。
罗奇堡类风格化家具
3)根本出路
根本出路在于设计导向与设计创新。
风格越鲜明、元素越突出,则受众群体越窄。未来的家具主流市场依然是去风格化的现代家具,只是对优秀设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中国家具设计亟待提升。北欧的有机现代主义、意大利基于材料与技术创新的时尚设计、德国的工业化设计思想与技术都是我们应当汲取的有益养分,而根应该落在本土,即中国的国家禀赋,其中包括我们的独特资源、传统技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与形态等等。中国人不乏智慧,但暂且不要太“聪明”,先学习再创新,或者边学习边创新也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北欧有机现代主义家具
最后想说的是,可持续设计已经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被重视了。
【作者:许柏鸣】
扫一扫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