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家具工业信息中心
  • 电话:021-56131287
  • 承办: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红木艺术家具俱乐部
首页> 杂志> 设计与工艺> 浅谈中国家具设计中的“新古典”(二)

浅谈中国家具设计中的“新古典”(二)

Discussing about “Neoclassical” of Chinese Furniture Design

2015-11-11 作者:张天星 浏览:1831 来源:《艺术家具》杂志

摘要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均需与时俱进,中国家具也不例外。新风格的出现是中国家具现代进程中的催化剂。中国的“新古典”作为传统与现代的过渡风格,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对于从业者研究中国的古典家具、文化均有理论和实际上的指导意义。

4“新古典”家具之现状

任何一种新风格的出现,都有相关行业及高校等的追随,新古典也不例外。由于思想背景与审美水平的异同,传统家具企业、现代家具企业以及高等的设计院系等对于“新古典”之风格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4.1传统家具行业之“新古典”现状

“高仿”作为“新古典”家具的初级阶段,在传统行业内的存在较为普遍。对于传统家具的制作是一个口传心授的过程,所以经验对于匠师们尤为重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传统行业的匠师们在“高仿”过程中更为得心应手,而对于现代家具设计者,不仅缺乏实践经验,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少有研究,故导致“高仿”在现代家具设计界几乎不存在。

传统匠师在“高仿”传统家具的过程中,风格几乎集中于明清时代,原因在于大量实物的存在唤起了人们对古典艺术的热爱,正如西方之新古典,在Pompeii遗址被发掘后,整个欧洲掀起了研究罗马古典艺术的热潮,从建筑蔓延至家具,出现了诸如法国路易十六式、英国的亚当式、赫普尔怀特式、谢拉顿式、美国的帝政式、英国的摄政式以及美国的联邦式等流派。同为“新古典”,中外的区别在于作品之灵感来源,虽然中国的“新古典”灵感来源于家具而非建筑,但亦有京作、广作、苏作、晋作、仙作、东作之别。

在传统家具行业内,匠师们不仅“高仿”传统家具之“形”,也仿其内部之榫卯结构。不同类型的榫卯结构用于联结家具的不同部位,如平板之间、横竖材之间、方材之间、圆材之间、直材交叉、弧形弯材、腿足与上部构件、腿足与下部构件之间的联结等。传统家具之所以采用榫卯结构,不仅可以保证木纹的连贯性,还可确保装饰部件的完整性,从而达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消费群体的审美有所改变,对家具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动向,于是“改良”之新古典家具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改良属于新古典家具的发展阶段,是“新古典”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在风格上,依然以明清家具为原型进行改良,在流派上,同样有京作、广作、苏作、晋作、仙作、东作、徽作以及宁式之分。

经过了“高仿”与“改良”,中国之“新古典”逐渐走向了成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很多传统家具企业开始意识到了何为“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何为“家具是屋之肚肠”,匠师们在传承经典的过程中逐渐演变出自己的设计,如万字沙发、如意沙发以及战国沙发等。

4.2 现代家具行业之“新古典”现状

     现代家具设计师受到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故中国之“新古典”风格在现代家具行业中表现并不是很明显,但也偶有存在。

笔者将现代家具企业分为两类,一类为以制作西方现代家具为主企业,一类是游刃于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家具企业,如青木堂、京瓷和春在等。“新古典”家具主要出现于第二类企业中,只是其表现形式有别于传统家具行业(图1~5

    不管是对“形”模仿,还是对“工艺”的把握,亦或是加入了设计师原创之思想,均代表着不同企业对新古典的诠释与理解。

4.3 高等院校之“新古典”现状

高校对于“新古典”的研究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由于高校并未开设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专业,故导致学生们对于传统家具设计之熟悉程度滞后于西方现代家具,在众多的创新设计中,并未见到“新古典”的身影,只有少许高校意识到了从新古典中弥补传统文化的缺失与不足,如上海工艺美校等(图6~8。   

尽管其作品无法与出自传统匠师之手的家具相比,但是此种实践方法是了解与学习中国传统家具内部结构与外在造型的捷径。

 5 中国“新古典”家具的特征

新古典作为一种新的风格出现在中国家具的发展进程中,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任何一种设计风格都有其固有的特征,新古典与不例外,作为保守与创新之间的纽带,新古典的特征主要是通过造型、功能以及工艺之改良和原创设计的融入体现出来的。

5.2.1 造型之改良

造型改良包括器物比例的缩放以及不同器物造型的嫁接。由于中国传统家具的形制之优美,所以在“新古典”家具中,匠师及设计师们乐于将原有器物的比例放大或缩小,此种做法不仅将经典之作的传承具象化,而且赋原有器物以焕然一新之感(图9~10

中国传统家具品类繁多,每种器物都有其独特的内在韵味和外在的优雅,设计师们将不同器物的造型加以结合,于是全新之器具便悄然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如圈椅和坐墩的结合(图11

造型嫁接也好,器物之比例的缩放也罢,均需建立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之上,虽然接受度更胜当代原创造型一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5.2.2工艺之改良

   这里的“工艺”指的是工业革命后之“工艺”,即技术。时代的进步带动工艺的进步,所以传统家具也进入了机械时代,但并不等同于批量化。

笔者所述之“工艺的改良”包括对原有工艺的改进和其他行业工艺的引入两个方面。经典的传统家具可以将深层次的中国文化植入人心,所以对经典之作加以保留实属必要之举。由于古时的技术条件有限,故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家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最终消亡,故对其进行维护与改进性仿制尤为重要,如思兰红木的仿竹节雕鸟纹多宝阁。此多宝阁的制作以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清代多宝阁为原型,但制作者并未完全复制,在工艺上有所改良(图12~13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家具之榫卯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将现代工艺注入其内,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如游标卡尺和刀口角尺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榫卯结构的精密度。

中国传统家具讲究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所以在引入新工艺的过程中,家具之造型的视觉效果也不应被忽略。“预应力”技术由建筑界降临至家具行业,一改传统家具需留“收缩缝”之做法,使“无缝拼接”成为现实。而“硬木弯曲技术”更是突破传统,加速了传统家具与时俱进的步伐,赋家具以时代感。

5.2.3 使用功能的转变

新古典家具在设计过程中,使一个器物转化为另外一个不同于原状之器物是实现功能之转变的主要手段,包括两种方式:一为不同家具品类之间的转换,如由座椅类转化为床类(图14;二为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如由低型家具转化为高型家具(图15

任何设计都存在双面性,在丰富了家具种类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因为器具并非无思想之物,而是文化之承载着,时代迹之见证者,所以在实现功能转化的时候,须注意器物之视觉效果是否美观得体。

5.2.4原创设计的融入

原创涉及的方面很广,如装饰技法、制作技艺以及造型,原创设计隶属于新古典家具的成熟阶段,为中国家具增添了全新的艺术形式。

第一,装饰技法之创新

中国传统家具的装饰技法多种多样,如硬木家具的雕刻、打蜡、髹漆、大漆家具的描金、彩绘戗金、填漆、漆雕等等,但似乎这些装饰技法无法满足现代工匠的需求,于是在装饰技法上,匠师们将光影雕、丝翎檀雕、嵌金银丝以及建筑部件等形式引入于家具领域(图16~18),使得家具在装饰形式上有别于传统家具。

第二,工艺之创新

   中国家具之所以形神兼备,源于其内外兼修之本质,中国传统家具讲究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使人眼前一亮的外部形态源于制作技艺的精良,故在工艺的原创过程中,匠师们也力求其达到与视觉效果的匹配,如预应力技术、硬木弯曲技术在家具领域的问世(图19。      

第三,造型之创新(非造型之嫁接)

造型之原创并非传统家具造型的改良或者嫁接,中国传统家具造型颇多,从低型到高型,其经历了几近完善的发展,很多器形被后人视为经典加以传承。

中国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所以设计中的区域性表现,不仅是区别风格与流派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保持本地区文化连续性的关键,如战国沙发、万字沙发

及如意沙发等,其造型出现于二三十年前,并非隶属于传统家具造型范畴。上述形式之沙发多出现于广东地区,诠释了广式家具对不同文化形式的理解,如战国沙发之上的装饰纹样源于青铜器,故得名“战国沙发”,而万字沙发则是对苏式的一种诠释。

   现在我们看到的战国沙发、万字沙发及如意沙发之造型虽与二三十年前略有不同,但均是在其造型上的演变体(图20。这三种器具用事实诠释了何为“文化的可持续性”、“何为当代之经典”。

6 结语

经典之传承需要桥梁,时尚之延续也需纽带,“新古典”作为一种承上启下的风格出现于中国家具设计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是阻碍中国家具设计发展的屏障,所以“新古典”风格的存在,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还为“新中式”、“新东方”等艺术风格提供必要的思想指导,使时尚与经典之间不再遥远。


  • 上海森雍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万新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艺雕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玉山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毅晟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海上传奇红木馆
  • 上海仓艺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艺浦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艺尊轩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航管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太仓市永和艺术品雕刻厂
  • 上海锦翔工艺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雅典娜公司(海上蒋家)
  • 上海老周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强艺家具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