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要有自己的设计语言和灵魂
Chinese Furniture Need to Have Our Own Design Language and Soul
2016-01-14 作者:顾永琦 浏览:16640 来源:《艺术家具》杂志
摘要
编者按:出生于南通木工世家的顾永琦先生,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木模技艺。多年的木模工生涯使他娴熟地掌握了铸造理论和机械加工理论,并将这两个理论体系应用到家具设计和制作中:将铸造中的热交换理论横向贯穿到紫檀木的定性干燥中,从而解决了数百年来名贵硬木难以定性干燥的难题;把“预应力”理论和工艺结构移植到家具的内在构造上,解决了千百年来桌面留伸缩缝的问题。顾先生还将书画中的精髓融入家具,并赋上诗词,提高了家具的艺术含量和内在意趣,逐步使家具制造业从文人士大夫轻视的“形而下”的匠人地位,上升到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局面。作为永琦紫檀家具的创始人,顾先生正是对于家具设计和制作工艺的潜心专研,以及对家具行业有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中国家具要有自己的设计语言与灵魂”。
北宋时期,中国家具就已形成了独有的大汉民族风格,并与其独有的榫卯构造、独有的家具文化品位一起流传至今,大美无言、大爱无瑕。我们今天虽然很难看到宋代留下的家具实物,但能从宋代留下的画中看到当时家具的样式与风格。仔细观察《维摩图》中罗汉床的多角度结构,甚至能看到木材收缩造成的内角缝大、外角缝小的物理现象,可见宋代人做事画画的认真精神。明代流行的平面挖烟锅式结构是一种落后的低技术要求的偷手做法。宋代画中家具形体各异、张驰有度、大象无形、独具匠心,可见设计人员的文化内涵艺术素养之高。北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中的圆凳形体丰满,大气从容,从七开光构造就能看出当时设计者的科学和美学理念是何等先进。为什么要用七开光而不用常见的六开光或八开光呢?这是因为这两件圆凳比一般体量大,如用六开光就有一圈腿缺圆的感觉,用八开光则腿太密,啰嗦而不大气。从中可窥得当时设计人的文化、艺术、科学、思想、精神背景,而他们的作品更是中国汉文化艺术颠峰时期的产物。家具设计语言具有时代特征,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从中能看出画中家具都出手于有高度文化的艺术家。
家具设计理论的完美和个性追求完全建筑在自由的文化思想与宽松的政治环境基础之上。这一时期形成的独特家具风格,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为什么今人仿制形似神远,貌似神离,望尘莫及,不得要领呢?根本问题还是出在制作家具的人,文化艺术层面低下,没有能力读懂宋代家具的设计语言,更没有精神层面的表达。现国内生产传统家具的一家大公司,仿制《秋庭戏婴图》中的圆凳,七开光变成六开光,仿得不伦不类,还做了公司的广告眉头,真是贻笑大方,不知丑陋。
出现如今这一现象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是几百年落后的思想和意识慢慢积累形成的,只是如今这种粗制滥造的家具已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不得不让人深思与反省。在北宋晚期前,做手工艺的匠人与画家都是匠人,社会地位差异不大,自然手工艺也不差。而随着家具普世化,需求量大增后,不具备手艺技能的农民扔掉锄头改作家具,于是大批粗制滥造的手工产品涌入市场,手艺人原有的品味、品质、社会地位随着混乱的市场需求被降至冰点,手艺人也成为低下阶层的代名词,这一现象到明朝晚期尤为严重。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仍有过之而无不及,近代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粗制滥造的家具泛滥成灾,整个传统家具行业仍缺少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形成了低成本、你仿我、我仿你的恶性循环,雷同产品遍及全国。
面对近两年来经济形势的低落,大批家具企业相继倒闭的状态,使得灾难又一次让手艺这个行业受到重创。社会对于手艺人的低下印象导致学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好的手工艺甚至可能会灭绝,让人心痛。而一些企业对设计的不重视,仍沿用旧俗的一个字——“仿”,或投机取巧地把别人的设计略改一下,成为自己的设计,败坏了社会风气,真是无耻之极。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中国传统家具之精髓,开创中国家具新气象。更希望置死地而后生,让一些品质、品味好,讲诚信的企业重生,促进并推动中国传统家具事业的发展,打造中国自己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