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家具工业信息中心
  • 电话:021-56131287
  • 承办: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红木艺术家具俱乐部
首页> 杂志> 专论与综述> 传承与创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传承与创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Blend in Harmony"

2015-06-01 作者:旖旎 浏览:1594 来源: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摘要

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墓地出土的彩绘木家具开启了中国迄今最早的木质家具“元年”,追溯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木质家具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巨轮一路惊艳,一路繁华,由“低”到“高”,由“陋”到“精”,逐渐将人的肢体和人性得以同时解放。

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墓地出土的彩绘木家具开启了中国迄今最早的木质家具“元年”,追溯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木质家具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巨轮一路惊艳,一路繁华,由“低”到“高”,由“陋”到“精”,逐渐将人的肢体和人性得以同时解放。直到明清,中国家具辉煌至极,终迎来属于它的“巅峰”时代。充满文人气息的明式家具和繁缛艳丽的清式家具登上历史大舞台,为国内乃至世界的家具发展皆留下“惊鸿一瞥”。其中,明式家具“以一种特有的文人气息和艺术风格,为传统家具建立了一座伟大的丰碑。”“而清式家具一反明式家具质朴、典雅、文秀的艺术风格,代之以豪华、富丽、繁缛的气派,亦成为一个辉煌时代的典型符号”。

时代在进步,人类文明在发展。时至今日,传统文化的“根”在家具这里并没有断掉,而是一脉相传着。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浪尖,中国传统家具到底何去何从?明清之际的辉煌还可以延续下去吗?这是一些值得大家探讨、深思的问题。 

在探讨的过程中,很多“不识时务者”认为坚守住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便是对中国传统家具最好的保护和传承。于是,红木家具业界出现了一批“唯古是尊”的保守派。但是,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一味仿古”只能被“落后”。文明和文化一些软性的社会元素都在发展变化中,与之相关的社会“硬件设备”也要随之变化和发展。具体地讲,不管是住房结构,生活功能,还是审美习惯,现人和古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所以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伴侣——家具来说,更需要与时进步,融入时代的浪潮,赋予其时代特征的文化“性格”。明代,文人大多脱离政治,隐逸于山水园林,将文人雅趣的灵性赋予了家具,纤巧秀丽的线条是那个时代最美的特征;清代,马背上的民族追求的是一种粗犷的感觉,于是体型大,繁缛富丽的清代宫廷家具做了那个时代的“主角”;民国时期,西风东渐,家具中开始融入更多西方的元素,海派家具便“应时而生”了。一个时代必将造就一个时代的经典,所以,现代传统家具的设计也必须立足于当前生活,从设计审美,家具使用的角度出发,开创新的经典。

 

如何创造当代经典?传承与创新是焦点

 那么,如何创造当代的经典之作呢?这也是目前业内讨论最为激烈的焦点问题。纵观所有观点,笔者认同,同时也最为大众所广泛接受认可的一条是:“传承与创新并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方可不失分寸,再续中国家具辉煌指日可待”。谈及传承,这个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词语,一直以来被国民经常挂在嘴边。但是,我们家具行业一直提倡“传承”,到底需要传承的是什么呢?恐怕并不是所有人“心中明了”的。在这里,不得不提“古典家具”,这个与传承直接挂钩的名词,却是被业内滥用、擅用最严重的词语。众所周知,1911年以前的家具皆可称为“古旧”家具,已经具有文物和收藏的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的古旧家具都是古典家具。“古典”一词,单纯从字面上理解,便是“古代经典”,它有别于西方古典主义风格而作为一个单独的意义存在。因为木制家具相对其他文物来说,保存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存世量较少。几千年来,自成风格和影响力较大且存世量较多的只有明清家具,所以现在普遍意义上所说的古典家具,一般是指明清时期的家具。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将仿制的明清家具统称为“古典家具”,混淆消费者的视听,实则仅是“仿古家具”。弄清楚“古典家具”和“古旧家具”之间的区别,我们才可更清楚地知道传统文化中哪些精华需要继续传承下去,哪些糟粕需要剔除,并不是一味地接受。现实中,不乏一些企业在制造家具时,照搬古代形制,认为古代的家具都是优秀的,这个则是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边是传承,一边是创新。家具制造者们应该如何行走,才能“笑傲于江湖”呢?目前大致存在两种情况。一些企业选择高仿路线,将明清古典家具原汁原味地照搬下来,然后选择做旧。这些“赝品”最终流向一些大大小小的拍卖行,欺行诈市,蒙骗一些“法眼不到家”的收藏者。但是,另一种情况则是一部分企业在此当头选择奋发图强,敢于突破,在前人留下的文化精髓上,勇于创新,成就这个时代的经典。

 

外观创新需提倡,工艺创新尤可贵

 谈及家具的创新,当前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些企业在古人所创造的经典家具形制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元素和当代人的审美,在外观设计上“大动手笔”。早在1943年,丹麦设计师汉斯设计出“中国椅”系列,1949年又生产出“Y型椅”系列和圈椅(round chair),而圈椅(round chair)一经推出便被评为“世界上最美的椅子”。这些二十世纪40年代“横空出世”的经典之作,就是在吸取中国古代传统造型元素后进行创新设计的成果。“中国椅”正是对中国明式椅子造型的净化,从其中提炼出最具造型特征的元素,如靠背、扶手及连接结构,更重要的是将明式家具的典雅和精巧加以进一步升华,从而塑造出更加素雅、端庄与质朴的感觉。他把明式家具中多余的装饰附件省略不用,这使得整体更加精炼,而全无琐碎繁复之感,正所谓“巧而得体,精而合宜”。一个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外国设计师,却能抓住中国文化的精髓,这对当代中国传统家具的创新应有很深的启示。

与外观上的创新相比,工艺上的大胆创新则显得尤为可贵。明清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漆蜡工艺已然达到了顶峰,这是古人留与今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是几千年来的传统木工工艺,都有一个至关重要而又无法得到解决的重大问题,即如何克服木制家具的收缩缝问题。传世的明清家具,无论故宫博物馆或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顶级黄花梨或紫檀家具,都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即每件成品家具的面板与边框的结合,都必须留出收缩缝,以避免木材受气温、干湿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出现涨缩而影响家具的美观,家具的艺术审美会随之遭到破坏,另外,结构上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目前全国已有七千余家仿古家具的企业,而能通过科学手段使木材材性稳定制作无缝家具的企业主要有两家。一是江苏南通市紫檀家具馆的顾永琦先生,另即江苏海门市的“圆木缘”艺术家具馆的张家斌先生。张家斌先生以木为“缘”,博采众长,在总结和吸收前有经验的基础上,独辟蹊径,不但能使家具用材达到不收缩、不膨胀的目的,而且能使经过处理的木材,保持其原始木纹和色泽。张家斌先生潜心研究,通过数百次科学实验对木材进行针对性处理和优化,使家具的材质保持稳定,从而所制作家具不必留出收缩缝,大大增强了家具构件之间衔接的牢度,而且没有收缩缝的无缝家具,从美学角度讲是中国几千年来家具发展史的一大创举。再辅以后期的打磨工艺,件件精工细作,家具体表光洁度能达到缎子一般的质感,有光鉴照人的效果。雕刻纹样设计合理,刀工精湛,底子平整,如同玉雕一般。而且,“圆木缘”仿古家具在仿制过程中,不全盘照搬,而是带着审美的头脑,重新度量这件作品的优劣之处,从而使仿品力求完美,精益求精。以形讲,不泥古人而取其精华;论质讲,不惜工本精益求精;用工讲,细致入微操千刀而得其韵。无怪乎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委会主任陈宝光先生观展后欣然命笔,用“寻木之韵,铸造之魂”来加以赞赏,圆木缘不啻是家具创新道路上的楷模。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如若达到如此水乳交融的境界,相信总有一天中国家具的辉煌必将再续!

  • 上海艺浦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强艺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艺雕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太仓市永和艺术品雕刻厂
  • 上海海上传奇红木馆
  • 上海毅晟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森雍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仓艺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艺尊轩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玉山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航管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万新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雅典娜公司(海上蒋家)
  • 上海锦翔工艺家具有限公司
  • 上海老周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