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缅怀一代大家王世襄先生
编者按: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随着王老先生的仙逝,他非同寻常的“玩家”之形象再一次如影像一般展现在大众的眼前:架鹰上学的京华少年,抗战时期力挽国宝的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文革年代身受煎熬却苦心钻研“偏门”学问的村野老夫,解放后呕心沥血时有力作推出的耆耋老者。一个有着如此复杂经历的“玩物”之人,跨越了几个时代的变迁,却以一副超然洒脱的心态行走在自玩自乐的路上,最后将一生之研究成果化作一本本专著论述奉献给后人。古人有云:时势造英雄。又有诗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尽管时光如驹,轰轰烈烈地向前奔腾,但是那些时代造就的英才如王世襄者并不会随之远去,只会留在我们的心中……
早在多年前就有一本杂志采访“京城第一玩家” 王世襄,说他是放鸽家,是斗虫家,是驯鹰家,是养狗家,是摔跤家,是火绘家,是烹饪家,是美食家,是书法家,是诗词家,是美术史家,是文物鉴定家,是民俗学家,是漆器家,是明式家具家,是中国古典音乐史家,是中国第一玩家。如此多的名头集于一人之身,世上已属罕见,于是有人就此戏称他是“比故宫还要生动的活故宫”,褒奖之情溢于言表。散文大家张中行亦评价他“治学不走熟路,兴趣或爱好罕见地广泛,而且凡有所好就必钻进去,不得个水落十出决不罢休。”凭着其好友黄苗子口中的“傻劲”和“狠劲”,王先生花费毕生心血“玩物不丧志,反而立志”,由“玩”到“钻”,所立著作无数,在音乐、绘画、游艺、工艺和家具方面都有所成,可谓是马未都口中的“杂家”兼“通家”,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先生的所有学术研究中,最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则是他“业荒于嬉”的篇章,也正是这些篇章成就了他日后《蟋蟀谱集成》等游艺类的著作。而被世人推崇为绝学的东西则是先生在漆器、竹刻等工艺和家具方面的研究著作。在此,仅择其要而述之,以表缅怀之情。
游艺:架鹰少年“玩物”亦“研物”
一少年,左手提兔,右臂架鹰,挺着胸膛站在阳光下,脸上带着“憨玩之气”,一副十足的玩主打扮。这是一张在书刊中经常可以瞥见的王先生年经时的照片,让人看完之后不禁莞尔一笑。天性所致,再加上生来就富足的家庭环境,王世襄从小就非常爱玩儿,而且他的玩儿可以说是“兴趣或爱好罕见地广泛”,从养鸽子、捉蛐蛐,到放鹰、喂獾狗等,无所不精通。但是不同于一般八旗子弟一样玩物丧志,先生的“玩物”亦是“研物”。就拿玩蟋蟀来说,此虫之品种、习性等先生在“玩”的过程中就颇有观察总结,终以晚年得一空闲,搜罗各方资料再加自己心得,整理出了一部《蟋蟀谱集成》。这本大书共收天一阁藏嘉靖本《重编订正秋虫谱》、万历刻《鼎新图像虫经》等十七种论蟋蟀的专著,大体反映了从明代中叶以来养家对秋虫的饲养经验。从捕捉、饲养、盆斗,整个过程都有详细的记述,无异于一份科学调查报告。对于好玩之士来说,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除了对蟋蟀深有研究之外,先生对鸽子亦是玩得精而懂得多。他从十岁便开始养鸽,对鸽子的钟爱程度,按他自己的话说是“酷爱一生”,十足的一个“鸽痴”。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先生看到故宫藏有鸽谱,书中所画的鸽子是郎世宁一派的画风,非常真实。于是他就惦记上了,但是故宫藏品未经发表,不得拿来编书,但是先生费尽一番周折之后终于找到了发表过的画册才得以拍摄,且自费出版了《明代鸽经 清宫鸽谱》。门罗归类,细细述之,不枉先生对鸽子一生的钟爱。
工艺:尽心完善以求传承
在先生的成名作《髹饰录解说》面世之前,国内关于工艺方面的学术研究现状是怎样一种局面?朱家溍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论述:“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关考工、工艺的书很少。阐述制作、技法的书更是屈指可数。这是因为文人认为是工匠之事,不屑去写,实际上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想写也写不了。工匠限于文化水平,著书立说,确实有困难。而作为我国现存唯一古代漆工专著《髹饰录》一书,原意是为漆工而作,故文字从简,另一方面又故作深奥,引经据典来象征比喻工具、原料。当时漆器名称和现在流行使用的名称又多有出入,尽管有天启时的杨明为它做注,还是很难读懂。”作为与瓷器、丝绸等同地位的漆器,历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其文脉传承至今,却鲜有著作流传,可谓是一大憾事。于是,先生清醒认识到现状之后,便将传承中国工艺之文化为己任,先是把《髹饰录》中的名词、术语摘录出来,编成索引,然后引用了大量的古今典籍,参考了前人所未见的殷、商以来出土及流传的漆器实物,更难得的是走访了近年仅存的几位老年漆工,博搜旁征,耗费数十年心力,汇通今古地整理出一本《髹饰录解说》。此书的问世,对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中,先生对于漆器这一块的贡献则是不可磨灭的,定会载入史册,永存世人心中。
先生对于竹刻这方面的研究,却是有一些渊源和来历的。他的四舅父金西厓便是竹刻名家,精研竹艺,从小耳濡目染的熏陶使他对民间竹刻艺术的赏析有很深的造诣,他对竹刻的鉴赏与研究,不只是关爱遗珍,也不只是文人雅士的清趣闲情,而是潜心于吮吸其中凝集的文化精粹。舅父去世后,先生便潜心整理西厓先生的遗著,同时自己也广搜实物和文献,对此进行专业研究,先后撰成《竹刻艺术》、《竹刻》、《竹刻鉴赏》三部著作。1983年,美国纽约华美协进社与China House纽约美术馆、堪萨司城NelsonAtkins艺术博物馆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中国竹刻艺术”大展,该展览历时一年,横跨美国东西海岸,联合十几家重要的收藏机构,在西方引起轰动。纽约华美协进社邀请了王世襄与翁万戈(著名藏书家,古玩收藏家,鉴赏家,曾任华美协进社主席)编写展览的画册,由此成就了《中国竹刻艺术》一书。该书搜集了明清以来竹刻二百余件,它是中国竹刻研究图文并茂的首开本。
家具:煌煌巨著开启古代家具专著之先河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古代家具于明清前期发展到它的顶峰,其优秀制品不仅被视为艺苑的奇珍,而且对现代家具的影响也日益显著,这些已是举世公认的事实。遗憾的是,四十年来有关明式家具的著述或图录,西方人士已出版了四五种,而我国尚无这方面的专著。先生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明式家具的研究,终于1983年写成了有近三十万字图录、七百余幅图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后来又在此书的基础上完成了大型彩色《明式家具珍赏》。这两部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使人遗憾的空白,而且在研究家具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也远远超过了前人,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傅熹年在《奇人王世襄》一书的代序中,对先生的两本著作作了如下中肯的概括和评论 :“《明式家具珍赏》一书是介绍明至清前期中国古代家具的大型图录。书中精选了国内公私收藏精品一百六十余件,选例精当,文辞深入浅出,既可使一般读者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能得到对明式家具全面、形象的知识,而书中那些卓越的见解和工艺技术要点的介绍,又足以为作深入研究的津梁和设计制作的指南。《明式家具研究》是研究专著,全书近三十万言,图七百余幅,附有名词术语简释一千多条,根据实物,结合文献,对明式家具的时代背景、地区、种类形式、结构、装饰、用材、年代鉴定诸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书后附《明式家具的“品”与“病”》一文,从欣赏角度把明式家具的优点概括为“十六品”,把缺憾总结为“八病”,精辟地指出其雅俗、文野之差异,有助于读者深入认识和赏析明式家具之美,以便正确运用本书中所提供的技术资料。”
有人这样评价,“《明式家具研究》‘是一本煌煌巨著’、‘是一本划时代的专著’”。香港著名收藏家罗桂祥亦认为:《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不仅填补了我国工艺史上一段长时间的空白,同时更为收藏家或研究者提供了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
仅仅到此吧,逝者如斯,先生已去,唯留一部部“玩物”之巨作于世间。翻开一页页先生心血之所得,恍惚间,那个臂架大鹰的潇洒燕市少年正在款款而来……
版权所有: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网站地图(xml)
承办单位: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shanghui@sh1800.net
热线电话:021-56131287; 021-33719153 QQ:2410792329
Copyright ©2007 by sh180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