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它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它既是生活、工作和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又是室内陈设的主要内容。家具从一出现开始,就以其特有的功能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家具风格的形成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家具随着时代与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这些风格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具的造型、色彩、用材、结构和装饰形式等方面。其中政治体制、君权思想、社会常识、民族特点、生活方式、文化水准、风格习惯、物产资源、气候条件、制作技巧、工艺水准等因素,对家具风格的形成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然而任何一种风格的家具往往只有几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较高的成就,较典型的意义,较深远的影响,并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主流。中国家具风格的变化一般是与朝代的更迭相一致的,且延续时间较长,而西方除此之外,还有根据风格的特点进行抽象,以设计师人名或地名命名家具风格的,风格名称繁多,有的延续时间较短。中国家具风格地域及年代性很强,而西方家具风格的各国间相互影响较大,往往以某一地区或国家为中心,四周边较快地流传。如文艺复兴以意大利为中心,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则以法国为中心。中国家具的发展比西方家具早几个世纪达到顶峰。明代产生的一种硬木家具,造型简练,不繁琐堆砌而落落大方,格调典雅庄严,做工精巧,线面曲直转折严谨,是举世公认的中外家具艺术典范(见图1),清代家具在明代家具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文化与工艺,更精一步,更粗犷一些。而西方家具则是在文艺复兴之后风格才逐步完善。
尽管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区或国家的家具风格是独立的,但是,由于它们之间在历史背景,时期划分,风格名称,装饰特征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共同性与内在联系,所以家具风格也存在着相互的影响。
二、中国古典家具的流行和传播
现在普遍公认中西方早期交流的途径就是丝绸之路。在当时,是商人受利益的驱动,为追求商品交流和交换而自然形成的,不带有官方行为。而正是这种非官方的贸易行为,使得大量的中国商品通过中亚注入到欧洲大陆。当时,人们都以奇异的眼光看待中国商品,在他们眼中,中国商品不仅是工艺品,而且是极好的艺术品,所以争相收藏。
而西方对中国家具的了解则要晚很多。据史料记载,最早开始注意到中国家具的西方人,仅是对中国家具纯粹的欣赏,而没有刻意的抄袭和沿用的欲望,认为“中国的一些大型框架非常精雕细作,但是这种精致的表现手法,不是为了展示或炫耀,而是为了保存及耐用,可以传子传孙”。(唐开军著《西方家具发展史》)早先出口到国外的中国家具大多以设计优美、圆润精巧的床架、橱柜类等大型家具为主。
中国风格的家具在欧洲盛行于17世纪中叶,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和宫庭都卷到一股异国风中,其中包括家具、漆制品。当时由西方商人从中国制造业中大量进口物品,同时也把本国的手工业带到中国广州等沿海口岸的家具作坊,直接生产纯英式的扶手椅,柜子等家具。而这些中国作坊,一方面为西方制作英式家具,漆制品,一方面又贩售西方的物品在中国市场销售,这个时期也就是中西方家具大交融时期,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住宅处处可见中式的室内布置与中国家具。
三、中国古典家具对西方家具的影响
为了迎合西方上流社会的需求,西方手工业者开始把东方的家具及漆制品带到西方,一方面是供西方家具工匠们进行临摩制作,另一方面是让西方家具设计师有选择性地吸收应用。较早吸收运用中国家具风格特点的是安妮女王式(见图2)这是西方应用中国家具花饰和技巧,以建立自己风格的初步尝试。在结构上它与中国家具有许多相近之处,然而在装饰处理上,其浮雕较为粗糙,造型较为刚硬,油漆技术较为逊色,远不及中国家具精巧。
由于受中国风格的影响,西方家具惯用的直脚逐渐消失,而开始采用弯腿来代替,并用中国的龙爪抓珍珠图案形式进行变化,设计成著名的抓球脚形式,这种特色又反过来被移植到中国大陆,在中国家具业中流行。这也是中国家具与西方文化结合应用的特色之一。
中外家具史上著名的设计师齐宾代尔于18世纪中期在家具设计中就刻意从中国家具吸收更多成分,从仿制中国式的家具开始,把明式回纹格子木雕图案应用到英国的家具上,并将其融入到本民族的家具风格之中,对以后的家具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者系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
版权所有: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网站地图(xml)
承办单位: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shanghui@sh1800.net
热线电话:021-56131287; 021-33719153 QQ:2410792329
Copyright ©2007 by sh180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