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是中国高端家具不可替代的品牌
二、卓绝无比的手工技艺是红木家具的文化精粹
传统红木家具最令人赞叹的是手工技艺,一件家具不论其品种、类别、款式,或用料的多少、部件的大小,都需要经过手工制作与加工过程。锯、刨、刮、雕、凿、锉、兜料、嵌接、开槽、理线、装配、打磨、揩漆等一系列的手工工序,都是具体实现一件件家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条件。因此,是生产过程中运用的高超制作工艺,使不同材料和不同部件产生了不同的造型效果和装饰作用;是卓越的手工技能,使完美的家具形体、式样,表现出了作为物质产品的文化性和艺术性。所以,人们之所以今天仍然有着如此高涨的中国家具热,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恰恰因为是中国家具中这份珍贵的手工艺创造的文化特色,始终受世人去青睐和追捧。例如瓜楞腿柱“外圆弧”转接“内圆弧”的加工制作,桌子抽屉的“左推右出”严密合缝的装配工艺,都是传统木工手艺中的绝活。还有抽屉和橱柜门扇的所谓“关口风”等,指的均是手工艺制作的“技巧美”。传统的五足梅花凳,五足端在转圈换位中能做到相印合一,丝毫不差,匠师们把这种工艺还称作“调五门”,也是木工工艺之一绝。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2005年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充分地说明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必须在当今红木家具的生产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而所谓“技艺”或“传统技艺”,所指的也正是这些能表达或实现产品艺术性的各种手工文化。这些制作技艺大多具有丰富的经验性,在艺人和匠师们的手中,往往是感性的、直接的一种技术和能力,是他们几十年亲自实践的收获,有的还是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实践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例如红木家具的揩漆工艺,其工艺的讲究,在江南地区从未停止过,而在现代生产中有的已面临失传。古家具上或古董行业中所说的“包浆”,其实与打磨、上漆、揩光工艺是密切关联的。故揩漆的红木家具往往明净光亮,滋润平滑,有一种耐人寻味的质感,手感也格外舒适柔顺。其实,传统的所谓“清水货”,决非是现在市场上那种“打磨上蜡”的产品,而是指选料精良,色泽一致,无需再做着色而直接做揩漆的红木家具。
在传统手工艺中,不少是富有知识性和思想性的东西,是由经验上升得来的理论。在传统红木家具上,我们不难看到,体现产品文化的或产品艺术的技艺,除了特定的“操作技术”以外,其中包含着许多特殊的文化内容,有着人们去实现传统家具造物的种种思考和睿智。本来若依造物生产的具体“操作技术”而言,可以是古老的手工工艺;也可以是今天发展了的现代科学技术。两者所表现的特征却毕竟不相同,赋予产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许多机械加工仍然不能替代的手工文化的特征,例如,各类变化的“线脚”,榫卯的“接合攒斗”,构件所作的“满工”和“铲洼”等,至今在红木家具上常常都缺乏表现力,就连“鼓腿膨牙”的造法,很多也已失去了优秀传统的韵味。所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明式家具的制作技艺,正是以手工艺为表现特征的文化遗产,代代传承,应该在当今红木家具的生产中得到更好体现,并且更能充分发展。
简而言之,红木家具的制作技艺集我国古代木作工艺之大成,是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中的优秀典范,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精粹,对弘扬我们民族文明,丰富当今人们物质生活的文化品位,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三、科学合理的卯榫结构是我国传统家具的伟大发明和文化遗产
自七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姆渡文化遗址就有出土木构卯榫,经历朝历代的发展,至宋代建筑的“细木作”工艺,再到明清硬木家具精密完善的组织结构,可以说是完成了一项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发明和创造。这种凹凸错落的“阴阳艺术”,它不仅给中国家具的造型形态带来了无限神秘的奇迹,而且以它精练完美的模样,巧妙合理的方式成为一份最富有科学色彩的、体系完整的文化遗产。
传统家具卯榫的构造和组织,最早是由我国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杨耀总工程师精心测绘制图的。其中有明榫、闷榫、格角榫、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燕尾榫、穿带榫、勾挂榫、挂榫、楔钉榫、夹头榫等等几十种,如以夹头榫为例,通常在案桌腿料上端开出槽口,嵌入牙头和牙条,然后将端头的出榫部分装入面框的卯穴之中。这种构造的优点是运用牙条的边长来增加与桌面的接触部位,增强物体刚性结点的力度,又利用牙头的形式加大了牙条与腿端相接的面积,更使牙条与案腿之间构造稳固坚牢。这种卯榫是功能的,也是科学的,更是艺术的,在这种丁字形的案腿卯榫构造中,还因材型和部位的不同,结合方式和组织方法又有不同的种类和差别,如插肩榫和平肩榫,它们所体现的都是具有标识性的造物文化,充分地反映出了我国木工手艺的文化特色。国外许多有识之士也认为,我国传统家具科学合理的卯榫与构造,至今深深地震撼世界。
作者:苏州学院(筹)教授 江苏省中国明式家具研究所所长
2008年5月10日于2008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红木艺术家具展览会论坛上演讲
版权所有: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网站地图(xml)
承办单位: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shanghui@sh1800.net
热线电话:021-56131287; 021-33719153 QQ:2410792329
Copyright ©2007 by sh180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