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程庸先生是一个行者,一点都不夸张。这个身上尽带儒雅气质的作家、陶瓷学者,近10年来“‘单枪匹马’跑了欧洲30座城市、50多家博物馆、300多家古董店,搜集了大量的资料,通过‘一个人的征途’”,才得以完成这本颇具有现实意义,且增国人民族自豪感的著作——《国风西行》。此书立意新颖、视角独特,甫一出版,称誉四起,被一些学者赞为“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还有相当的社会价值”,更被当下媒体评为“2009年,影响你观念的七本书”之一。
《国风西行》确是一本值得推介的好作品,它的产生可以说是顺时而又顺势,在中国的国际地位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提高而外来文化频频来袭的今天,在不少人迷失自己民族文化的当头,重振民族雄风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程庸先生以行者的睿智和学者的严谨治学态度著书立说,带领我们俯拾中国曾经拥有的辉煌文明,回眸它对世界文明曾经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了这个记忆,才不会因过度‘崇洋媚外’而迷失了自己,才不会因为暂时的落后而过度自卑,更严重地说,不要轻视、漠视自己的文明。”《国风西行》就是这样一本有着启示作用的好书,一卷在手,眼明心亮,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另外,此书备受推崇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当前学术界对“东学西渐”这个研究领域的相对空缺或者可以说是“浅尝辄止”,而本书作为“尝而不止”且品出深味的成果,自然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故宫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莉英女士在写给这本书的序言中,如是说:“近100年,中国学术界中西文化交流的话题,更多的是关心西学东渐,其实,在之前更长时间里的东学西渐,特别是唐朝至明清时期,中国文化艺术影响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对世界物质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学术界研究得较少,至少两者比例不平衡。而中国艺术影响欧洲,作为东学西渐的重要部分,应当大书特书。这个领域提供给我们很多直观的史实,就像《国风西行》书里所展现的。”
那么,《国风西行》一书到底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史实呢?
众所周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由此开启了盛名中外的“丝绸之路”,这也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事件。随着这条“道路”的日益成熟,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日渐频繁,越来越多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工艺物产流向西方。这种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16世纪直达巅峰,一直延伸到19世纪,整个欧洲大地弥漫着中国风情”。“特别是各国王公贵族阶层不惜重金购买,或使用、或收藏,成为时尚而风靡。”书中用大量篇幅描述了“中国风情”尤其是瓷器对欧洲的深远影响,图文并茂。大量纪实性的材料一一罗列开来:奥地利王后茜茜公主尤其青睐东方文化,在她王家夏宫的30多间大厅与主室中,多达5间都与中国艺术文化有关,如中国蓝色大厅、中国瓷器厅等;法国路易十四大手笔为情妇蒙特斯潘造中国宫,其中瓷宫的装饰特别是内部环境的设计,主要受中国青花瓷的影响。更有许多名人、贵族都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如法国大作家雨果为爱妻特制中国诗屋,客厅的大片墙面上满满当当地挂着中国瓷器;德国文化的灵魂、诗人剧作家歌德的居室亦有充满中国风情的“北京厅”……材料如此之多、之详细,足见作者采集面之广、治学之严谨。其中,我们亦可以从这些丰富的材料中了解到当时中国文化力量的精深,感受一个民族的富庶和强大,这对当下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有裨益。
而对于中国木家具对欧洲的影响,作者在《国风西行》这本书里并没有作大篇幅的介绍,但寥寥数页却是见解精辟,其间又罗列材料证明,间插图片文字,虽有一些观点无从考证,但依然是花费不少心血之力作。文中指出,“明朝中晚期,随着中国瓷器、丝绸等工艺品出口欧洲,明式家具也加入到出口的队伍之中。”但是“中国明朝家具最早以什么式样传入欧洲,还没有足够的材料来确定。”而“根据现有的说法,西方人最早采纳了中国家具设计中的‘弯腿’元素。”这里的“弯腿”指的就是明式家具中的“三弯腿设计”。作者又紧接着指出,“中国明式家具受欢迎,除了‘弯腿’,还有不少设计元素,如明式圈椅的‘S’型靠背,符合人体的脊柱曲线,人靠上面,舒适感明显,这一个创造,类似于现代人体工程学设计的要求。还有弯式扶手的设计,根据手势的基本走向,两手搁置在上,同样产生舒适感”,这些设计元素后来都被欧洲人所采纳和借鉴。总之,“中国明清家具式样的丰富性,给欧洲家具注入了活力。”字字句句皆是作者花费心血考证得来,虽不是言之凿凿,却是问心无愧。
相对而言,中国漆器家具影响欧洲的材料更为详尽,从时间和空间上依次论述中国漆器备受西方人青睐这一史实。其中,书中的一段引文说理清晰:“中国漆器17世纪传到欧洲,先是葡萄牙,接着荷兰。这时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的手工艺者已经在家具上尝试涂一种色彩使之明亮的做法,当艺术家们把这个技术与中国漆器相比较,发现大不如后者,于是整个欧洲开始模仿中国漆器。18世纪、19世纪的一段时间,中国漆器传遍了整个欧洲。”
当然,《国风西行》这本书讲述的不仅仅是这些,此文只是略取“粗线条”罢了,若想得其精髓,还需潜心研读。我想说,这本以行者的所见所闻而立的集大成之作,传达给我们的“何止是风情”,更是一种爱国情操的启迪,单就这一点来说,它的出现是及时的。
版权所有: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网站地图(xml)
承办单位: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shanghui@sh1800.net
热线电话:021-56131287; 021-33719153 QQ:2410792329
Copyright ©2007 by sh180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