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是指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38年时间。期间,中国相继爆发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民国家具就是在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诞生的。它既有中式家具端庄典雅的特点,也有西式家具时尚新潮的风格,它是两种文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产物。民国家具经过岁月的洗礼,时代的变革,形成了一种明显的社会风尚,在当时受到了上流社会的追捧,它所承载的独特美学符号和审美体系也博得了现代人的青睐,其历史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亦逐渐凸显。
1、民国家具风格特点
民国家具出现了与明清家具显著不同的特点,它有着自己独到的审美取向和表现形式。如果说清中期以后的家具是以中为主、以西为辅的话,那么民国家具更多地表现出以西为主、以中为辅的风格特点。一方面,为了迎合上层社会追求新奇、时髦的需要,民国家具中常会找到洛可可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子;另一方面,对传统审美情趣的固守促使中式家具的形制和基本装饰元素尚有留存。这样,就有了中西兼顾、洋为中用的民国家具。
1.1 民国家具的造型品种
随着工业文明的进一步渗入,能够满足新的空间需求的家具式样层出不穷,这些式样是在原有式样的基础上经过改良或者是创新之作,比如沙发、梳妆台、大衣柜、软包椅、转椅、写字桌等;而另外一些家具则与新的生活方式有关,如盥洗室、卫生间家具等。
(1)沙发
舒适柔软的坐具取代了传统的硬木座椅,这也导致了中国坐具史上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坐具出现的两次革命性事件分别是:唐代之后逐渐流行的高型坐具取代了低矮坐具,人们从原来的席地坐过渡到了垂足坐;民国的沙发(图1)、软包椅取代了传统的硬木椅子,坐姿从传统的正襟危坐逐步走向自由化和舒适化。沙发腿部的兽足、西式铜饰件的使用,更增加了民国家具的新奇之感,因此这类款式的家具在当时的通商口岸城市风靡一时,成为上流人士竞相追逐的时尚之物。
梳妆台是专门的女性家具,主要用于日常的梳妆打扮。妆台为女性所用,故做工通常精细、灵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复杂工艺进行装饰以映衬居室的华丽及主人身份的高贵。多依据使用者的喜好,进行设计定制,故妆台形制也略有不同,有的小而简练,有的大而繁复。装饰手法也各异,有的满雕密饰,豪华富丽;有的精致典雅,纤巧秀丽(如图2)。
1.2 民国家具的装饰
民国家具的装饰手法仍以雕刻为主,但相比于清式家具雕刻纹样棱角分明的特点而言,民国家具中的雕饰更多的表现出柔和的一面;装饰图案较之前也有很大区别,民国家具放弃了求多求满的清式风格,转而以适度的纹样和不多的线脚表现家具的高贵典雅;同时,车木构件和薄木镶嵌工艺的频繁使用是家具西化的又一显著特征。
(1)装饰纹样
这一时期的装饰纹样大致可分为中式纹样、西式纹样、中西结合纹样三类。其中中式纹样有植物类的梅、兰、竹、菊、葡萄等;动物类的喜鹊、鹿、鱼、蝙蝠等;文字类的双喜纹、百寿纹等;人物故事类的八仙过海、福星、禄星、寿星等,这些纹样都寄托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及对富足生活的憧憬之意。
西式纹样改变了中国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它重在强调纹样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而不是其中蕴含的吉祥寓意,纹样大多上下左右对称,植物纹样有西番莲、莨苕叶、葡萄、卷草花卉、麦穗等,动物纹样有羊、狮子、鹰等。
中西结合纹样试图将两种风格的纹样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西式纹样,如梳妆台镜框两侧翼板边部起阳线,以卷草花卉作为装饰,而留白处饰谷纹、钱纹等。但也不乏一些装饰图案仅仅是中西纹样的堆砌杂糅且做工粗劣。
(2)车木构件装饰
传统家具以三弯腿、简洁的线脚、回纹足、内翻马蹄足等作为腿足式样,而此时的家具受西欧审美理念的影响,采用机床旋制的旋木腿,模仿西式建筑中的柱式,如罗马柱式、麦糖柱式,又称“所罗门柱式”等(如图3),也有方锤式、纺锤式、凹槽式、弧弯式等,脚爪的变化也更为丰富,如腿足底端配以写实的兽足或兽首接地,构件带有明显的机械化痕迹,这是有别于前代家具风格的重要标志。
(3)薄木镶嵌装饰
薄木镶嵌是雕刻之外的另一种常见装饰手段,民国一些高档家具会在面板上运用这种工艺进行装饰,如衣柜门、抽屉面、桌面、台面等,也有的会根据木材纹理进行表面拼花或做成几何形图案。薄木镶嵌和拼花通常被认为是工艺精良、品味高雅的上流家具的象征,这也是受西方家具风格影响的一种体现。
版权所有: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网站地图(xml)
承办单位: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shanghui@sh1800.net
热线电话:021-56131287; 021-33719153 QQ:2410792329
Copyright ©2007 by sh180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