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禅椅的渊源
早在古代席地而坐的汉代,席子仍是室内家具的重要组成。跪坐习惯从日常生活中消失,开始于魏晋时期胡床、绳床的输入,以及佛教僧人跏趺坐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印度僧人和西域工匠纷纷来到中原,他们带来了集希腊、波斯风格为一体的犍陀罗艺术,使得中国的家具受到了佛教和外域文化的影响。胡床和绳床就是典型的例子。《后汉书?五行志一》中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胡床不仅出现在东汉末年的宫廷中,因其便于移动,也广泛出现于家居,行军,室外等。南北朝时的佛教画像中出现了此类胡床的形象(图1)。
常常和胡床弄混的外来坐具还有绳床。和胡床敛起可挟不同,绳床是支脚固定有靠背的坐具,同样和胡床的世俗运用不同,绳床最早是仅限中国僧侣间的流行。古印度早就使用椅子,公元前二世纪的桑淇和巴呼特浮雕显示印度的贵族和僧侣都使用椅子,这种椅子或即为绳床。西晋末年绳床就随着佛教的东渐而传入中国,《高僧传》中记载:佛图澄“坐绳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很明显,绳床是僧人结跏趺坐修行入定的坐具,又被称之为“禅床”,它的形制符合了僧侣的生活坐禅的习惯,也大体体现了椅子的特点。敦煌第285窟的壁画中(图2),一位僧人在坐面较宽的椅子上盘腿打坐,椅面可见横竖编纹,这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椅子形象,同样符合绳床的应用。
椅子的名称最早出现则在唐代。公元797年的《济续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的记载中称:“绳床十,内四椅子。”可见唐代认为椅子是绳床的一种。绳床作为僧人修行打坐的工具,从印度的寺院传到了中国的寺院,成为僧侣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家具之一。这就是后世禅椅的渊源。
2禅椅的发展
在唐代绳床更是突破寺院的界限,而逐渐成为民间乃至宫廷的一种应用。《太平广记》卷299韦安道条记载:“左右施细绳床一,请舅姑对坐,遂自门外,设二锦步障,夫人衣礼服,垂佩而入,修妇礼毕。”唐代中期以后,绳床常常作为文人笔下称颂的对象。孟浩然有诗《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又如白居易《爱咏诗》中也写到绳床:“坐倚绳床闲自念,前生应是一诗僧。”而像王维这样的居士,更是在家中设置了绳床:《旧唐书?王维传》中说王维“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明代是中国家具一个成熟和辉煌的时期,市民社会的发展和商业经济的推动,使得家具的推广和配套成为可能,砖墙梁架等技术革新使得厅堂得以建高,其内部的家具陈设相应变高变大,平均要比低坐具时代的家具高20厘米。禅椅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很自然成为文人燕居的主要坐具。文人笔下的禅椅各有千秋,明代文震亨这样写禅椅:“以天台藤为之,或得古树根,如虬龙诘曲臃肿,槎枒四出,可挂瓢笠及数珠、瓶钵等器,更须莹滑如玉,不露斧斤者为佳,近见有以五色芝粘其上者,颇为添足。”
这些家具本是寺院生活的产物, 被与禅师来往密切的文人士大夫们借鉴、搬用乃至改造、完善于俗世生活, 使它们逐渐成为成熟的明式家具体系的组成部分。由于这类家具所附着的高洁清雅气象, 它们特别为庭院幽居的知识阶层所喜爱, 通常摆放于佛堂、书斋等宅院中的清静处所, 是明式家具中尤其雅致的构造。
3 现代生活中的禅椅
现代中式家具是具有中国气质的、有明显中国主义烙印、有中国韵味的现代家具。它应该传承中国传统家具设计文化的丰厚积淀,无论在设计观念,还是设计形式,这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源泉。古为今用、借古开今,化古为新等思想,并不仅限于造型的重塑和制作技术的简化,而是一种内在的转化。“禅椅”虽然曾是有特定用途的坐具,蕴含着古典的情思,佛家的理念,但在今天,它并不只是限于信佛的人才能使用,所以爱好中式风格的设计师和使用者会在家居的客厅也或是书房中放上那么两把,以寄托对传统文化喜爱,体现主人的精神修养文化品味(图3)。
版权所有: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网站地图(xml)
承办单位: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shanghui@sh1800.net
热线电话:021-56131287; 021-33719153 QQ:2410792329
Copyright ©2007 by sh180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