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名家胡德生传授看家具“三步法”
2017-12-29 作者: 浏览:5214 来源: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摘要
人物简介
胡德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10月到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家具的保管与研究。自1984年起,先后在国内外部分报刊、杂志发表古典家具专业文章四十余篇。出版《胡德生谈明清家具》、《明清家具鉴藏》等多部专著。先后协助王世襄、朱家溍两位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卷》的文物拍摄及编辑工作。在《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明式家具卷和清式家具卷》中任副主编。1994年评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2003年3月晋升为研究员。并兼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文化部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会理事、兼木作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集团艺术顾问、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等职。
12月15日,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胡德生应中国苏作红木文化研究发展中心邀请,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具制作技艺“苏作红木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基地”东方红木家具艺术馆。虽然经过数小时的旅途劳顿,然老先生精神爽朗,其对古典家具精彩独到的见解,幽默的谈吐,令人如沐春风。
在东方红木家具艺术馆三楼,胡德生盯着“蝶几”目不转睛。
胡德生说,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结合的最丰富的载体。比如这套“蝶几”,最早出现在明万历年间,承载着当时士大夫阶层诗酒茶文的时尚文化。在他的论文《传统家具与传统观念》中,胡德生认为,家具的造型、装饰花纹以及人们在使用家具的过程中,都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观念,比如说等级观念、伦理观念、审美观念、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以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都紧密结合在家具之中。有人曾质疑,这样是不是把家具“抬”得太高了?对此,胡德生的回答是,文化是人创造的,这种创造首先必须得为人服务,而为人服务最实际的东西就是:吃、穿、住,胡德生认为,家具是属于“住”这个范畴,它与建筑是一体的。关于家具,无论收藏也好,制作也好,胡德生认为一定要讲究四个要素:第一要讲文化,别乱发挥,乱发挥,违背了文化,立刻就是垃圾糟粕。第二要有艺术,艺术是体现文化的,艺术性不高,文化性也反映不出来,得做工好,得代表当代最高水平。第三是科学,家具上有榫卯结构,榫卯结构是体现科学性的,造型也是体现科学性的,一点不能含糊。第四是实用,家具供人使用,在家里摆着美观,坐着舒服,这才是好家具。
一套好的家具如何辨别?胡德生谈到他的“三步法”。
胡德生说,看东西一定要站稳了,全神贯注,目不转睛,还得动动脑子琢磨琢磨。特别是不要急于到(家具)跟前去,因为看家具跟看瓷器看玉器不一样。第一步,要先站在距离家具5米之外的地方“远观”一下,看看大轮廓,稳重不稳重,协调不协调,均衡不均衡,再看看图案布局合不合章法。第二步,5米之外看过后,在走前一点,到3米之内再去看。这次最少要看五个点:上下左右中,有条件的多看几个点,每一个点看5到10秒足矣。第三步,走到距离家具的1米之内去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看个遍,再看看图案雕得生动不生动。1米之内主要看看木质,有没有疤、结子和补丁,是机器雕工还是手工雕工。这些都可以在1米之内看出来。如果1米之内没看出问题,那说明这东西该买。如果你5米处看这件东西说不出好,也说不出坏。3米处看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等到1米处看已经没有可看的地方了,这东西你就别买了。
“东方红木家具制作遵循传统榫卯结构,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好!家具艺术馆图文实物并举,好!文化气息浓厚,传统技艺有传承,好!”胡德生欣然接受聘书,成为中国苏作红木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具制作技艺“苏作红木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基地”永久顾问。他表示,家具的保留时间较长、便于收藏,且附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传了千百年,体现时代的特征与人文气息,中国苏作红木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正在做承前启后的工作,作为一个与古典家具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人,愿意为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尽心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