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英国家具大师chippendale(1718~1779)在其《家具指南》中描述,在世界范围内,以“式”相称的家具类型仅有三类,即中式家具、哥特式家具和洛可可式(路易十五式)家具,其中又以中式家具居首。中式家具将造型、工艺、材质有机结合成就了旷世罕见的“紫檀工”。通过榫卯相连,不用一颗钉子便可将家具组装起来,使用几百年后依然牢固紧密,正是榫卯工艺成就了世界家具艺术的巅峰之作。
可以说,榫卯结构是顶级工艺的化身。但是,古人留传下来的精密构件在现代生活中却时常被“异化”。有些不规范企业以“亏本价”、“跳楼价”、“关门歇业价”甩卖家具,一件看似厚重的红木家具,在使用寥寥数年后就散了架子,掺假、拼补、贴皮等手段原形毕露,一样不少,而其中榫卯工艺的缺失更成为“重灾区”!
好在仍有讲诚信的班门高手坚守着传统榫卯工艺不动摇。“正规的榫卯工艺,应当在不同看面、不同受力点采用不同的榫卯结构。”上海地区的艺雕红木总工艺师施鹤兵对榫卯工艺有着独到见解。在艺雕红木的精品典藏工坊,施鹤兵随手拿起一块楔钉榫标准模型进行讲解,虽然只以弧形弯材的连接为例,但让笔者深深感受到了榫卯工艺的魅力。
楔钉榫,又名销钉榫,别名钥匙榫。之所以叫销钉、钥匙,是因为这个结构是在变了形的来去榫中间横插一根方形的木销,使之无法脱开。楔钉榫多用于圆型家具如香几、坐墩、圆杌凳等面子的边框组构,以及圈椅“月牙扶手”的拼接。
打开楔钉榫标准模型,原来它采用两半部件进行倒抱式的交搭(又名出榫嵌接),但两半部件尽端又各吐小舌般凸榫,进入对方卯眼后便能紧贴在一起,管住它们上下、 左右不错移。而后,又将一枚断面为斜方形头粗尾细的楔钉从搭口中部贯穿锁住。为防止家具松动,传统工艺一般会使用鱼鳔胶来做粘接,如此两片榫头就再也不能拉开了。
在使用过程中,巧妙的楔钉榫由于接触面大,硬木又具有极好的弹性,即便遇到热胀冷缩、湿胀干缩,榫卯结构也能与家具整体一起“发胖”或“缩水”,保证不会让构件间出现任何的“稀缝”。如因外伤需修复榫卯,只需要用热水浇烫退出销子就可以使之结构分离。当然,楔钉榫的拆卸绝对是项技术活,它对工匠的技艺水平要求一点不亚于在开榫凿卯时必须做到的精准细致、不偏毫厘。
然而,市面上常见的做工粗糙的红木家具,楔钉榫的制作往往只是虚晃一枪,仅在两半部件中间随意挖个小洞,象征性嵌入一片小木头,用502胶水粘上,工艺上的偷工直接导致楔钉榫的精度、牢度大大降低。在外观上,偷工后的楔钉榫连接处可能会留下较大的缝隙,靠抹锯末粉将其补上,但这样会留下一条明显的黑线,很容易看出来。更何况,如此一来家具即使出了问题也根本无法修复:由于502胶水是一种强力胶,干涸以后会将榫卯牢牢粘在一起,无论采用任何手段都无法进行拆卸。
更有一些不良企业为了偷工减料,在制作家具圆型面框时直接用铆钉来代替榫卯作简单连接,省工省料能让这些企业赚翻天。不过,一旦铆钉锈蚀,构件就会整体瓦解。最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这些隐患“深埋”在家具内部,消费者
根本无法看到,因此大大增加了维权难度。
也许在某些人看来,红木家具的部件那么多,每一个部件之间的连接都做到十全十美难度太大了,单个榫卯结构的偷工减料不至于立马影响整套家具的使用。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正在败坏传统工艺的严密性,令红木家具的真善美大打折扣。更别说近年来红木家具行业的盲目发展,一些行外实业人士纷纷介入,他们随便找些粗木工凑数,求规模,扩产能,导致粗制滥造、制假售假,正在加剧红木家具榫卯工艺系统的变味。
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的榫卯结构比起汉字发源更早,发展至今基本形制就有近百种,且派生种类极多。传统家具的词典里没有“偷工减料”,它们的连接也是有规则的:1、不露木材的横断面;2、木料之间的连接不靠钉子;3、拼缝要严密;4、不靠刮腻子填充。正是这四条基本规则,造就了传统硬木家具工艺应有的特色。
当前,控制生产规模,强化榫卯工艺的标准化流程,力求每一件作品都具备使用与收藏价值,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时代呼唤工匠精神,一些讲诚信的品牌企业正在倡导“古艺今展”,即以榫卯工艺铸魂,通过传统精湛技艺来体现对于现时的人文关怀,打开了红木家具最值得信赖的密码。他们在业内率先推出全透明“精品典藏工坊”,让社会公众观摩、体验整个工艺流程,更让顾客鉴定商家诚信已经赢得业内外有识之士一致的肯定。
版权所有: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网站地图(xml)
承办单位: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shanghui@sh1800.net
热线电话:021-56131287; 021-33719153 QQ:2410792329
Copyright ©2007 by sh180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