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其他的变形:
另外一个是圆凳。唐代圆凳已经是一个流行的样子,并且我们研究字画、版画里面的图案,发现圆凳比方凳多,而有趣的是存在的圆凳却很少,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圆凳很容易坏,由于木材的纹路是直的,做一个圆的样子很容易裂,所以圆凳是比较少的。可是很有趣的是中国人特别喜欢圆凳,圆这个概念好像比较盛行,心理上就是觉得圆蛮舒服的。以前的中国人不怕难度,他们要做圆的东西。明代的时候,有很多家具有这种圆的感觉。如果比较明代跟清代的家具,一个基本的差别就在这里,清代的家具是比较直的。
我们收藏的一些圆凳。这个山西的核桃木凳子,也是非常漂亮,下面有一个保护腿的小足。在《鲁班经》里面,关于家具的腿有一个名字是象鼻腿(三弯腿),这里我们看到流畅、旋转起来的腿就是类似大象的鼻子的样子。木工会用动物或一些天然的概念来表达他们的工艺。我们看几个三弯腿的例子:四川来的圆凳是内翻转的鼻子;南通柞榛木的,带一个球有一个叶子在上面,下面也有保护腿的小足;另外一个浙江的榉木的凳子,高束腰、绦环板,也有卷草浮雕在牙板上,这个样子在版画里面很普通的,但是存世的东西比较少。这个河南核桃木用黑色的推光漆的(腿)好像一个勺子的凳子比较秀气。
有一种圆凳,传统的说法叫绣墩。从版画里面我们了解,用布做一个垫子放在上面,是比较舒服的座面,并且,有束腰的凳子可以绑起来,来固定垫子。
另外一个种类是扇形的凳子,在画里存在的比较少,可是我们收藏的这个月牙形的更少,我还没看到另外的,有可能是唯一的。
下一个类型是竹式的做法,竹式是仿竹,仿照竹制家具的一个方法。这个样子明代看不到,直到清初,我们开始看到,在图案里或古文里会提供这种做法。这上面的图案是雍正时间的,两个凳子都是竹制的,可是桌子是仿竹的做法。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用这个竹子包这个腿,所以我们用这个“圆包圆”的概念,但是这不是一个传统的做法,这也是后来发展的,是清早期的一个(新的)风格出来了。这里我们有几个圆包圆的例子。有时候上面还是仿竹的,这里还是苏式的、简单的,可是还是仿竹的。有时候他们会用雕刻来做竹节的方法,这右边也是雍正时期的一个图案。这里也有两个样子,都是用仿竹,上面是黄花梨的,下面是山西来的,柏木做的。
另外一个例子,我们叫春凳或条凳。在明代版画里面我们看到它们,比较简单的样子,也是很普通,在宴会里面或是放在门口都可以用。明代的版画里面的图案,有很多工人都是喜欢用这种类的凳子。
还有宋代的时候,在画里面,我们会看到树根的坐具。这个都跟道教佛教有一点关系,比较天然的料,比较朴素的生活的概念在里面。这个传统一直传下来,特别是清晚期,用树根来做家具是越来越流行。这个凳子是山东来的,他们那边用柏树的树根来做这种凳子,我们的展览也有一个。这里也是,比较怪的凳子,怪树,看起来还在活着。
另外一个例子,是放在外面的石墩,特别是夏天比较热的时间,坐一个石头的凳子,蛮舒服。这个样子也是很普通的,可是找到漂亮的老凳子,也不是那么容易。明晚期,文震亨《长物志》里建议放太湖石在园林里,所以这种类的凳子是仿太湖石的样子,这个也是另外一个风格,有可能从明代、宋代一直传下来。
最后,柯惕思总结: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凳子,都是方便实用的家具,而且,多带着一点传统艺术。
版权所有: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网站地图(xml)
承办单位: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shanghui@sh1800.net
热线电话:021-56131287; 021-33719153 QQ:2410792329
Copyright ©2007 by sh180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