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 述说与古人的对话
刚一步入2008年,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第一位收藏专家马未都立刻备受关注。我想原因有两点:一是盛世收藏,我国有7000万的收藏大军,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收藏专家必然受青睐;二是马未都以一颗拳拳赤子之心,与古人对话,其收藏实战经验之谈,发自肺腑,再加上他本是资深作家出身,率性之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真知灼见虽遭人非议,反倒使得马未都声誉日隆。
《百家讲坛》适合在午夜静静聆听国学大师娓娓授道,马未都的《说收藏》,也适宜在夜阑人静之时,音响中播放着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古琴曲,静静翻开阅读,披肝沥胆之语,乃马未都三十余年来通过一件件亲身经历的事与古物与古人对话的总结。
此书十讲,与《百家讲坛》播出内容一致,不管你是骨董级藏家还是新手入道,此书每一讲读来都有新意。开篇第一讲《盛世收藏——历史》就引人入胜:比如把收藏热分成北宋、晚明、康乾、清末和今天五次,不可思议的是像今天摹古和作赝成风正是收藏热的一大特征。还有收藏热中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比如马未都举例2002年嘉德拍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时,一位老者矢志要将国宝留在国内,当竞价到1300万时他举了一下手,但很快就被人盖过去了,最后以2300万成交,不幸的又被外国人买走了,老者事后告诉马未都:“虽没买到,但我很高兴,我终于拥有了它一秒钟。”他内心短暂的喜悦和深深的无奈让马未都为之感动。书中类似的耐人寻味的收藏故事还有许多。
读此书笔者发现一个秘密,就是玩收藏要玩到马未都这样办博物馆(观复)、开讲坛的境界,不但得熟读诗书,还要与传世文物结合,咬文嚼字,读出古籍中古物件的新意来。比如在媒体上引起很大争议的马未都对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床”的新解为“胡床”,其实这里面揭示了马未都对中国古代起居方式由席地坐转为垂足座的最新探索,马未都又引用多首唐诗和现在汉语中保留的语汇等来佐证,“床前明月光”让全国观众和读者记住了“胡床”,更让人记住马未都是怎样一位博闻强记又认真细致的研究者。书中还有一例为证,马未都当年去故宫看古董都要带着手电照细部,一次他告诉工作人员一个瓶子被动过了,那人还纳闷,后来打电话一问果然最近送去照相了,原来这个瓶子每面图案都不一样,马未都每次来都看不见背面,这次终于给他看见了。
马未都新解家具的新意就在于把每一类家具放到中国传统的起居生活方式中去讲,又穿插一个个亲历的收藏故事于其中,令人记忆深刻又耐人回味。比如床榻一讲,马未都讲古人以床榻待客级别比椅子高,就是中国人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转变来的,并举《韩熙载夜宴图》中韩熙载坐在三面围子的罗汉床上看歌舞表演和王羲之作“东床快婿”的典故。又如现在观复博物馆收藏的一对很罕见的红木禅椅,扶手非常短,椅面前部伸出非常长,很怪,一般人不知道怎么用,马未都分析它正是古人盘腿坐在上面打坐的禅椅,与《韩熙载夜宴图》中韩熙载盘腿坐的大灯挂椅类似,于是以很便宜的价钱购回,这又是知识创造财富的一个实例。
马未都将中国人的财产观与家具用材放到一起讲,中国人喜欢纯粹的、有分量、有光泽的东西,家具的贵重用材,包括紫檀、黄花梨、鸡翅、铁力、红木来做家具,又是很坚硬难以施工,中国人喜欢难为自己,以这些观点来重新考量家具用材的演替历史又是令人耳目一新。
以丰富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和认真细致的细节关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马未都于波澜不惊之中娓娓道来的家具辨伪故事,却是每位藏家不可不读的实战秘籍。
最让笔者深思的是最后一讲《随方制象——沿革》马未都讲到了中国的审美层次,中国家具审美上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十六品”、“八病”为人津津乐道,近年却少有学者深入探究,而马未都书中阐明的“艳俗”、“含蓄”、“矫情”、“病态”四个审美层次却是一反常人思维,让人大跌眼镜,细细读来,马未都正是深刻审视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将“病态”上升为一种很高层次的审美,马未都并未讲透,却发人深省(让人抛开表象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家具的内在美上)。按马未都观点,明式家具的简洁,恰恰是介于含蓄与矫情的两个审美层次之间,符合文人审美,非大众化商品的属性。这样的智慧的闪光于书中随处可见,从中我们可以领略马未都在家具研究上已达到的文化高度。
“与古人真诚对话,与文化快乐同行。”是马未都3月22日53岁生日之际在北京签售时告诉每一位读者的一句话,通过此书我们确实感受到了马未都对待传统文化的那份真诚。
版权所有: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网站地图(xml)
承办单位: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shanghui@sh1800.net
热线电话:021-56131287; 021-33719153 QQ:2410792329
Copyright ©2007 by sh180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37615号